很多职场老鸟在回忆起自己的新人期时,对于在各种会议中受到的挫折还心有余悸:在会上说话总是难以那么妥当。
别管用什么语气,用什么方式,都很难说服别人。
有时候即使是说很简单的事情,道理都是明摆着的,也很难获得对方的认可。
没错!新员工们归根到底还是要攻克沟通这道关口——各种各样的认知、情绪、观念、偏见都会集中在一起碰撞,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远比在日常的办公室工作中要多得多。新人要完成自己的会议任务,正确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除了要掌握一般的职场沟通技巧之外,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有的与会议相关的沟通法则。
为啥他们总跟我作对?
小阿菜刚刚进公司,被放在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一些协调工作。开始的时候,领导将组织和协调月度会的任务交给她,负责在每个月初与各个研究和设计部门传达考核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科管制度的微调情况。
几个月下来,小阿菜饱受折磨,抹着眼泪找领导说:“这个月度会我实在是干不下去了。各个部门来的人好像就是专门要和我作对似的。就算是我宣贯(宣传贯彻并需要执行)最简单的事项,也会招来好多刁难。有时候真想给他们的考核都打不及格!”
领导安慰她说:“别灰心,你才刚刚开始,慢慢来。对了,每次开会说什么事情的时候,大家都怎么反馈的?”
小阿菜忿恨地说:“说啥事情他们都不合作,每次都有不同的部门来为难我!”
“原来是这样。”领导笑笑说:“你想没想过,你每次说明一个事项的时候,为什么是不同的部门来找麻烦?对于每个题目,他们参会的立场都是一样的么?”
小阿菜似乎明白了什么,问道:“那我该怎么办?”
“这样吧,你每次说一个事情的时候,都把各个相关单位归归类。”领导拿出笔记本,写下四个类别,“一般这几个部门针对我们说明的内容都会有四种立场:第一种积极支持型,要做的事情对他们有积极作用;第二种部分支持型,他们会对负面的方面有一定顾虑;第三种部分反对型,虽然他们承认积极的一面,但是会很担心负面的情况;第四种全面反对型,他们会认为宣贯的事情一无是处。一般来讲我们部门的制度调整还是积极的,所以大部分部门还属于前两种。所以,开会之前,你最好和前两种类型的部门进行提前沟通,征得他们的信任。也要积极与第三种进行协调,让他们更多地看到积极的一面。开会的时候呢,要鼓励前两种类型的部门多发言,积极引导会议讨论和气氛,你遇到的问题基本就可以解决啦。加油!”
过了几个月,领导再问起小阿菜月度会议的情况,她满脸微笑地反馈道:“按您指点的方法做了,顺利多啦!”
会议主持人的稀泥怎么和?
项目管理部门来了新员工,就是新毕业的单纯姐。开始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大项目的启动,热心的师傅就带着她一直跟踪这个项目,展开项目协调工作。
一次会后,单纯姐不解地问师傅:“为什么您每次会上,即使说一样类型的事情,说的角度都不一样呢?”
师傅点点头,和她说:“问得好!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平时在会议中展现出来的行为倾向也差别很大。所以,要把这个会开好,一定要懂人,看明白他们的性格,才能把要协调的事情做好。”这时候,师傅抽出一张大纸,在上面画了一张图。
师傅指着图对单纯姐说:“基本上会议中就这四类人。实际型的人会有很强的判断,更关注结果,他们喜欢打击不同意见,在会议中甚至会以结果为由,固执己见;拘泥型的人非常固守自己的意见,脑子里往往把自己在过程中的情形提前想象出来,他们很少听他人意见,比较纠结细枝末节;安全型往往是安全第一的人,喜欢附和别人,更关心自己在不同结果中的境遇,他们会为他在意的问题去争论,但是又没有解决方案;协调型的人重视过程及他人意见和感受,一般会主动避免争执,但是如果一直忽视他们,也会有爆发的时候,要小心。明白了么?下次会议你试着主持一下吧。”
过了几天的项目推进会上,单纯姐第一次坐在主持人的位子上。项目进展刚刚讲到一半,产品部们的大老王先站出来发难:“现在这样按照原有的节奏推肯定不行,客户那边都坐不住了,就想尽快上呢!”
她挨了当头一闷棍,有点语塞:“可是……之前的项目启动会上就这么定的啊?”
大老王劈头盖脸地反问:“项目启动会重要,还是客户重要啊!”
单纯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僵在当场。这时候,师傅在旁边悠悠地说:“大老王是客户线上的专家,这意见很重要。现在看后面的工作中主要是测试部门担纲,”他把头扭向测试组长老刘,“您怎么看?”
老刘白了大老王一眼,直接说:“测试的工作通不过,质量保证书都没法写。再说,原本安排的20多天的工作,要压缩到10天,又没多余的人,不可能的。而且,赶进度的话,项目文档就会做不到位,还是完成不了项目流程啊!”
说到这里,采购部门的钱主任也插话说:“对啊,别说测试了,采购也跟不上啊。之前供应商的交货期都定了,设备到时候买不来,你可别怪我!你们看着办!”
大老王听着听着,忍不住说:“你们测试的流程安排有问题,很多可以并行的地方都有改善空间,邮件里也都提了方案了。还有,再和供应商谈一下嘛,他们那边也有缓冲期的!”
会议开到这里,气氛有点僵了。单纯姐一脸郁闷地看着师傅,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师傅一直很镇定,看着对面开发部门的老张。老张也心领神会,插进来说:“大家别着急。咱做了那么多项目,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客户那边估计也有活动的空间,大老王得多帮忙啊。采购方面看看供应商是不是还有余地嘛,至少先上一批基础设备到客户那,总也让对方安心咯。至于测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多加把劲,我们开发这边也会配合的。”
听到这里,师傅紧接着说:“我同意老张的观点。测试估计还是要做踏实了,否则交付以后出问题,不仅浪费时间,还把客户的信任搞没了。大老王就多帮忙啦!其他的方面也请大家多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