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边上大学

 2015/02/12 13:05  一言 《人生十六七》  (369)    

大连:交错时光与你相遇

在这里,你可以徒步走完滨海路这条大连最长也是最美的路;在这里,你可以去星海广场上看停靠在广场的世界著名的游轮;在这里,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碰到英姿飒爽的女骑警;在这里,你还可以去游览发现王国、老虎滩、劳动公园……

或者就算你什么都不做,沐浴在这充满海洋气息的空气里,都会让你觉得清新、爽朗。在这懒洋洋的幸福里,你会发现自己一点点地爱上了大连。

大连外国语大学——低调的华丽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日语、韩语系是众多学子锁定的专业。从前身大连日语专科学校也可以看出,日语专业是它的优长,在全国高校中可以排入前三名。目前,学校利用这个优势,已经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北九州市立大学等多所日本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此外,韩语系现设有五年制韩日双语种本科,是东北乃至全国创办较早、起点较高、层次较全的教学实体和研究单位,也是全国大学生韩国语专业人数最多的系之一;俄语系则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俄语人才培训基地。

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学子并没有沉浸在这种先天的优势之中,他们似乎习惯了低调。旅顺校区远离市区,少了一份喧闹,多了一份宁静,是学习的好地方。在这样的环境里,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学风很好,学霸随处可见,每天早上在湖边、走廊、树下的座椅都有好多人朗读课文。

需要提醒的是:该校也被校友戏称为“大风外国语学院”,由于濒临黄海,并且无较大物体阻挡,春秋两季海上会吹来不可小觑的大风,这“校风”还真是大,所以备几件抗风的衣服是有必要的。

青岛:千万里,追寻着你

这个城市好像有一种魔力,让人安静,又充满对生命的渴望。

漫步青岛八大关别墅度假区,就像在翻阅一部欧洲建筑的史书;或是站在崂山顶上远望海天一色;或是体验热辣与清凉的激情碰撞——青岛国际啤酒节……酒不醉人人自醉,你会庆幸自己的选择,然后感恩,感恩这个城市带给你的点滴印记。

青岛大学——青春校园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招生考试,时任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二是《杂感》,两题任选一道。一位考生把两题都做了,其中第二篇文章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一多咏诵再三拍案叫绝,破例给了他98分,尽管他的数学得了零分,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他就是著名诗人臧克家。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或许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理解,当时的《协和报》盛赞“蒸蒸日上之青岛大学”的缘由。

青岛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开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学堂设置了法政、工艺、医科、农林等学科,学制健全,是青岛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历史上的青岛大学学者云集,杨振声、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等都是青岛大学的杰出校友。

1993年5月,当时的青岛大学与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和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青岛大学。岁月更迭,薪火相传,发源于不同时期的各类特色学科的教育,相继汇聚成现在的青岛大学,它就像一些蜿蜒曲折的支流,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汇聚成一条气势壮美的大河,浩浩荡荡,一往无前。

这就是青岛大学,历史和现实中都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滨海学府。

天津:舌尖上的眷恋

到天津求学,周末可以乘当地渔船出海捕鱼,在船上亲自下厨,就着北塘特色玉米饼、虾酱,面对大海品尝现做海鲜,别有一番风味。天津除了盛产鱼、虾、蟹,“八大碗”、冬令四珍等筵席必备菜品,颇有几分豪爽之气。天津的小吃多到你想也想不到,数也数不清。吃的是美食,眷恋的是整个城市。

南开大学——巍巍“南开精神”

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在回忆自己在南开学习和执教的经历时,这样说过,这十年是他性格、习惯的成形时期,也是他求学基础训练的重要时期。他说出了大多数南开学子的共同心声。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的名言,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南开的教育特色之一。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曾经响彻津门的南开校歌,在炮火声中戛然而止,但紧接着,从南开师生的喉咙里又迸发出一曲嘹亮的歌声:“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而现代南开,同样传承着西南联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南开的创始人之一严范孙先生亲笔写下“容止格言”以训练学生温和端正的气质。“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合宜静宜庄。”这个小小的传统也被继承下来了。南开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无数学子朴实而纯净的精神家园。许多师生相信,鸣过校钟,唱过校歌,念过“容止格言”,在马蹄湖的荷香里晨读过的学生,会带有一种“南开气质”,秉承一种“南开精神”。

上海:与“小资”的亲密接触

当你走在上海的街上,小资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城市里生活的小女人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喝着咖啡;餐桌上,格子桌布,郁金香型的红酒杯,白瓷餐具,还有小菜,充斥着若有若无的暧昧与虚妄……

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上海人的小资,只是一些按着自己的意愿更加努力生活的人,体会着生活的苦与甜,把生活变得更加精致。

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

一个即将离开复旦的毕业生在学校的BBS上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边走路边唱歌的女生的话,那她八成是复旦的,因为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来。”自由而无用!这句话非常巧妙地阐释了学生对复旦的理解,有点自嘲,有点小资情调,也含蓄地解释了复旦学生的气质。

复旦校园流淌着一种独特的海派文化气质。从“小白宫”到红色苏式建筑,再到号称“双子星座”的“中国高校第一楼”——光华楼,百年时光好像从我们身边流过。

“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旨在强调自强不息、兴学救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建设,复旦的中文、历史、哲学、经济等文科专业,实力仅次于北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还有医学也在国内高教领域遥遥领先。文、理、医三位一体,构成了复旦的强势学科。

从2005年起,大一新生一律进复旦学院,接受通识教导。通识教导有六大模块,第一模块为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第二模块为哲学智慧与批评性思维……其主导原则是突破单项的“知识视域”,从培养一代新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帮助其形成基础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这与校歌所唱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的复旦传统一脉相承。

厦门:无与伦比的爱恋

这是一座儒雅的城市,漫步在鼓浪屿,钢琴声从爬满牵牛花的墙垣飘出,没有车马的喧嚣,音乐带来的宁静就像是水擦拭心灵。这更是一座充满温情的城市,干净整洁的道路,街道两边高大的棕榈树,静静地盛开在小巷中的蔷薇、夹竹桃、栀子花……

厦门大学——凤凰花开

厦大的凤凰花一年开两季,一季老生走,一季新生来。9月份的凤凰花常被人忽略,6月至7月绽开的火红的凤凰花却让无数即将离开厦大的学子无限惆怅。

“那些坐在白城沙滩上观赏日落,发呆的日子,那些躺在芙蓉湖的湖心岛上享受的慵懒时光,就这么悄悄地过去了。那些走在石板铺就的小径,在游人羡慕的目光中穿过粉嫩的绿、惊艳的红,走进嘉庚楼群的人们,那些骑着学校免费提供的,从来不需要上锁的,被称为‘小绿’的自行车从图书馆到食堂、到宿舍的人们,不再有我……”

时光静走,青葱岁月,弹指间,昨夕稚气的样子也被时光淘洗得恍若两世。除了那些美景,更让人怀念的是厦大的独特气质。她的宁静,睿智和温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也激励着我们,“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与普度驾慈航?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

如果可以,来厦大吧!厦大的好专业有很多: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法学、会计学、考古、台湾关系研究……且不要挑花眼哦!而通识教育、双学位教育、本科生导师制、交流生、基础学科拔尖生培养计划等,因材施教,必能将你培养成“中华之强”。

 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75 −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