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民主丰碑:伯利克里

 2014/10/24 23:11  萧乐 《深读》  (641)    

『没有谁像伯利克里那样,能够在严厉时做到适可而止,在温和之中不失威严,他那招人嫉妒的权力,曾被称为专制独裁,如今看来,都是政体中的中流砥柱……』

位于亚狄迦半岛上的古希腊著名奴隶制城邦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也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以其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昌盛而闻名于世,雅典也因此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雅典的盛名离不开它的智慧儿女,无数雅典智慧儿女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捍卫了城邦的独立和自由,在世界古代历史上,奏响了一曲曲爱国奉献的时代最强音。

其中,伯利克里就是雅典智慧儿女的优秀代表,他为雅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曾说过:“希腊内部极盛时期是在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雅典选择了伯利克里,而伯利克里成就了雅典城邦的黄金时代。

生于忧患,走向成熟

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前429年),出生于祖国危难之时,他是在希腊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到处充满了械斗和仇杀,到处在流血牺牲的战争年代中诞生的。他出生的那一年,正值古代的“世界大战”—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希腊战争”(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49年)进行到第五个年头。可以说,伯利克里来到人世后,第一次睁眼看到的就是你死我活的人间战争,第一次呼吸的空气里就充满了“火药”味。

那时,他的祖国雅典,乃至整个希腊正经历着波斯强敌的入侵,经历着一场建国以来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能否战胜穷凶极恶、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国侵略者,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存亡、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在这危险的时刻,包括伯利克里父亲在内的雅典热血男儿,纷纷拿起武器,积极地投入保卫国家、抗击波斯侵略的战场。用血肉之躯,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雅典,也保卫了整个希腊免遭外族的奴役和压迫。父辈们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和英勇献身精神,对伯利克里一生的思想和活动,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希腊联军抗击波斯侵略的峥嵘岁月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的伯利克里,在耳闻目睹中,亲自体验着爱和恨,萌生了炽热的爱国心、远大的政治追求和历史责任感。

他痛恨波斯帝国的侵略,对希腊抗击波斯所取得的每一次胜利无不感到由衷的高兴。公元前492年,波斯发动对希腊本土的第一次大规模远征。舰队行至卡尔客狄克半岛的阿陀斯地角,因遇飓风,船只损失过半,海军两万人沉于鱼腹,致使此次远征不得不中途收兵。据说年仅3岁的伯利克里听到这个消息后,表现得异常兴奋。

公元前490年,波斯发动了对希腊本土的第二次大规模远征。并于9月12日打响了著名的马拉松战役。雅典1万名重装兵和1000名援兵同波斯数万大军展开了生死决战。据希罗多德记载,在这次战役中,希腊人俘获了7艘波斯舰只,歼灭波斯有生力量6400人,而希腊人中192人血洒疆场。

马拉松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全希腊人联合抗敌的信心和勇气,参战的英雄们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年仅5岁的伯利克里,从反波斯斗争的胜利中,深为雅典公民而骄傲和自豪。他虽然还谈不到理智地去认识和理解马拉松战役的深远历史意义,但是,他却本能地在幼小的心灵中,点燃了为国争光的火炬。米太亚得、腓力匹得斯等英雄人物,成为了他心中最为崇拜的偶像。

希波战争不但给希腊世界带来悲伤和痛苦,也给希腊世界带来了欢乐和喜庆。对在这种悲欢同在、苦乐相交的战争岁月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的伯利克里来说,苦难教会了他忍耐,悲伤促使他走向成熟,欢乐使他分清了爱和恨。是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给伯利克里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和性格志向等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这是和平时代所不具备的。 

生于贵族,饱受教育

伯利克里出身于雅典名门的贵族家庭,是名门望族后裔,就其社会地位而言,伯利克里属于奴隶主贵族等级,是社会上的第一等级公民,这样的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为其以后从政打下了基础。门第加财富,也使伯利克里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父母对伯利克里的启蒙教育,为他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他的父亲克山提波斯,属于雅典有名望的阿克麦奥尼德家族,他是公元前479年米卡列海战雅典舰队的司令官,是一位在雅典享有盛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克山提波斯无论是作为公民,还是作为父亲,均是伯利克里成长进步道路上的学习榜样。

伯利克里的母亲阿家里斯特,属于在雅典政坛长期有重大影响的阿尔克麦昂家族,是雅典杰出政治改革家克里斯提尼的侄女。她勤劳,善良,聪明,有教养,与一般母亲不同之处就在于她对孩子倾注的爱,不是看中琐碎的衣、食、住,而是把对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了第一位。

她关心政治,更关心伯利克里的成长,那时,雅典公民家庭,一般都有这样的认识:一个对城邦毫无用处的公民后代,不仅是城邦的不幸,也是公民母亲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因此,雅典公民家庭都比较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伯利克里的父母更是如此。

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无法代替的人生教育,在这一教育中,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伯利克里的父母为他请来了许多希腊当时最优秀的人物担任他的老师。他曾向当代智者哲人达蒙和芝诺学习音乐、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在良师益友、博学的阿纳克萨哥拉斯的熏陶下,伯利克里具有不迷信神异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高尚庄严的情操和风格。

伯利克里天资聪颖,好学上进。虽然出生在官宦富贵之家,但在他身上却看不出有什么娇气,而是表现出特别能吃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有时他可以一天待在家里埋头学习,而不到外边玩耍。即使学习很疲劳了,但他仍能坚持不完成作业不休息,往往是沉迷于书本而忘记了其他。在伯利克里看来,有知识总比没知识好,知识多总比知识少好。

饱受希腊文化教育的伯利克里,守正不阿,坚毅冷静,他不仅学识渊博,文武双全,而且具有出众的口才,逐步具备了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基本素质和气质。他曾向父母明确表示过,将来一定做一个好公民,做一个出类拔萃的雅典人。他也曾发誓,将来一定让雅典强大到无人敢侵略。

  步入政坛,崭露头角

公元前472年,23岁的伯利克里因出资承办埃斯库罗斯所著的《波斯人》一剧的演出,使他在社会上崭露头角。《波斯人》这一剧作,以希波战争为题材,以高昂的爱国热情,歌颂了萨拉米海战希腊反抗波斯斗争的伟大胜利。通过艺术形式,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伯利克里此举,不仅使他的名字广为人知,也由此赢得的社会的赞誉和称道。

自此以后,伯利克里愈加关心公众利益,关心社会的发展。对民众的同情和民主政治倾向的表露,使他赢得了愈来愈多的政治支持者和拥护者。公元前466年,29岁的伯利克里追随雅典政治改革家埃菲阿尔特斯步入了雅典政坛,由此开始了他有声有色的人生。

从走上雅典政坛的那天起,伯利克里就把推进民主政治,打击贵族势力,巩固和发展雅典强国地位,促进雅典奴隶制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繁荣作为始终如一的追求。

贵族出身的伯利克里没有仅从一己的私利出发选择道路,而是站在整个民族命运的高度去把握全局,坚决地站到了平民大众一边。伯利克里“放任平民,施行平民所希望的政策”顺应了当时雅典社会已经民主化的历史潮流。他认为:对内应当一如既往地推进民主,繁荣民主政治,反对由少数富有的公民操持国政。

起初,他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全力支持埃菲阿尔特斯的改革事业。约公元前462年他与埃菲阿尔特斯合作,共同反对贵族派首领客蒙。以战神山议事会和战功卓著的客蒙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竭力主张维护贵族的利益。对内主张由少数富有公民执掌政权,对外主张保持既得利益,与斯巴达城邦和好。这一政治主张遭到了民主派及其代表埃菲阿尔特斯和伯利克里的强烈反对。

 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6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