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在咖啡馆遇上了一个心仪的异性,在寒暄之后,他/她开始兴致勃勃地谈论起《战争与和平》,而你从未读过这本书。这个时候,你会:A安静倾听而不发一言;B找借口离开;C想办法谈论一番,显得自己好像很懂?
调查公司随机对2000个英国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2%的人会选择C选项。事实上,如果人们想要装作比自己实际上更聪明,那么假装自己阅读过某文学名著是最常用的策略之一。另外,戴眼镜也会取得特别的效果,43%的人认为戴眼镜的人比不戴眼镜的人显得更加睿智。
当然,如果你长得好看的话,不戴眼镜也能显得很聪明。捷克的社会学家们曾经做过研究,某些特定的面部特征,比如瘦脸、薄腮和长鼻子能让人显得更聪明、更有魅力。
想要不开口就显得聪明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跟周围的人保持同样的步速。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走得太快或者太慢,都会显得“不合时宜”而且“智商堪忧”,只有保持“正常人类的走路速度”才是明智的。
签名的方法也有讲究。研究表明,如果一本书的作者名字里面带有中间名的缩写,那么这本书就能卖得更好。比如说,人们下意识地认为威廉·J.克林顿较之比尔·克林顿来说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虽然我们知道其实他们是同一个人。当然,打字的字体也重要。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指出,装饰性太强的字体,例如Comic Sans字体(相当于中文里的方正幼圆)会让作者显得愚蠢,而简洁易读的字体,例如Times New Roman(或者宋体)则会让他显得更加聪明。
而说话时用一些很难的词语,并不会让人显得更聪明。比如给人介绍相亲对象,说“此人仅一罅隙,其公务倥偬”,其实反而会比“这人唯一的缺点就是工作太忙”显得更加笨拙。毕竟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沟通,越简单越明了,沟通的效率就越高,人也会显得越发聪明。
说话的时候,吐字清晰且说话流畅比遣词用句更为重要。通常来说,人们认为说话爽利而且发音标准的人更聪明,而那些说话结结巴巴或者大舌头的人就要被扣分了。另外,尽管在口头对话中滥用成语可能会造成负面效果,但在书面写作中,正确地使用成语往往是加分项。
除此之外,放下啤酒也是装聪明的加分项。尽管70%的人认为饮酒频率跟智商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一个人手上拿着一杯啤酒,大多数人会认为他比拿着矿泉水的人愚蠢。同样地,对于一个广告明星来说,如果他拍了过多的酒类广告,那么他的大众形象也很可能会偏向于愚蠢。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对他的喜爱程度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实际上,人们在观察女性的时候,更容易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将“好看”与“聪明”挂钩。观察者认为好看的女性和聪明的女性重合度高达90%以上,而“英俊男性”与“聪明男性”则只有50%左右的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