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那个骗了全世界的男孩

 2014/09/06 17:37  王长春 《东西南北》  (966)    

看过好莱坞电影《逍遥法外》的人,都对电影中莱昂纳多扮演的“天才巨骗”弗兰克印象深刻。这部改编自同名传记的电影完美再现了这个美国历史上最出名的骗子富有传奇色彩的前半生。

作为一个思维极其缜密的诈骗犯,16岁的弗兰克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客串了飞行员、医生、大学助教等一系列角色,每次都能让周围的人信以为真,可以称得上是绝顶的伪装大师。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还是他伪造得天衣无缝的支票。据统计,他依靠这些支票几年间诈骗数额高达250万美元,被捕时有12个国家希望将其引渡。获释后,弗兰克戏剧性地告别绿林生活开始与美国政府合作,成为一名反银行欺诈的专家,并为诸多大银行设计防伪支票。

“入行”50年后,这位昔日的传奇行骗者接受了记者的邮件采访,披露了许多《逍遥法外》未曾提到的真实细节。

飞行员,医生,律师……

弗兰克全名弗兰克·阿巴内尔。从发给记者的近照来看,尽管已经66岁,外表依旧迷人、风度翩翩。你恐怕很难将“20世纪最非凡骗子”这个称号和他联系在一起。但在半个世纪前,他却是让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头痛不已的家伙——一个像泥鳅一样抓不住的骗子。

弗兰克是纽约一间文具店老板的儿子,老阿巴内尔在二战期间随盟军进入欧洲战场,在法国一个小镇认识了他的母亲。1964年,16岁的弗兰克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挫折——父母离异。为了逃离家庭的不幸,他选择离家出走。

“你知道,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来说,我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生存问题。”弗兰克回忆说,他开始想一些赚钱的法子。

在流浪过程中,弗兰克偶然认识了几名机组乘务人员,被他们的英姿迷住,从此立志当一名飞行员——但他又不想花工夫去上飞行课、辛苦地积累飞行时长,也没钱交学费。

“我完全可以假扮成飞行员,搭乘免费的航班飞到世界各地。再配上自制的假支票,这个想法当时让我兴奋不已。”弗兰克回忆。

要做到这一切,首先需要一个带有航空公司徽标的身份卡,这倒也不难。长相成熟、举止老成的弗兰克假扮成泛美航空公司的采购官员,造访一家专门制作这类卡片的公司,轻松获取了一张身份卡样品。后者为了讨好客户,还在上面印了弗兰克的标准头像照。随后,他又买来泛美客机的模型,将垂直尾翼上的航空公司徽章贴纸揭下来,再贴到身份卡上——一个完美的泛美航班飞行员身份卡被伪造出来。

接着,弗兰克用同样的办法炮制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颁发的飞行执照,又致电泛美航空,称自己的制服弄丢了,由此顺利搞齐了一身行头。

凭着伪造的身份,弗兰克一路畅通无阻。他依据泛美航空“公司飞行员可免费搭乘航班”的规定,在驾驶舱机长后面的座椅上享受了至少250次的免费飞行,总航程超过160万公里,足迹遍及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每次随航班抵达目的地,弗兰克还能享受到免费的酒店住宿,均由泛美航空支付。

有一次,弗兰克“接替”一名飞行员驾驶飞机,在三万英尺高空接过操纵杆并顺利启动自动驾驶程序。

“当时,我掌管了包括我在内的140名乘客的生命,真实情况是我连遥控飞机都不会开。”弗兰克在40年后回忆说。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举动,因此决定退出这一行当。

接着,弗兰克来到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用弗兰克·康纳的假名在一家医院当了11个月的首席儿科医生,连邻居们都把他当做真正的医生,常找他看病。

“当有人问我:‘医生,帮我看看我的腿。’我会告诉他,去找你自己的医生。”弗兰克说。

假扮医生并不轻松。弗兰克经常让实习医生代替自己出诊。有一次,护士找到他,说一名婴儿因缺氧生命垂危,他甚至听不懂护士的术语。当意识到这种把戏可能害死人时,弗兰克再次改行——成为一名律师。

这次,他决定把戏演得真实一些。经过一番真正的学习,弗兰克通过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律师资格考试,获得律师执照,并在该州的总检察官办公室谋到了一个助理检察官的职位。

选择与FBI合作

除了“角色扮演”,弗兰克更具危害性的行为是金融诈骗。

他的第一次信用诈骗是用自己的支票在银行超额提现。因为这最终会被银行发现,所以他不得不在其他多家银行又开了多个户头,甚至伪造新的身份来掩盖。不久后,他想到了新办法来骗取现金,例如伪造了和真支票一模一样的假支票去银行兑现,并说服银行为其预付现金。

弗兰克比较著名的欺诈手法是将自己存款单的账户号码打印到真的空白存款单上,也就是说,其他储户所存的钱并没有到达指定的账户,而是打到了他的户头上。

在近年一次演讲中,弗兰克提到这样一件往事。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一些航空公司和汽车出租公司会把一天的营业额放在一个包裹中,并将它们投递到一个类似于邮局的投递箱中。于是他伪装成一名保安,在投递箱上写上“暂停服务,请将存款交给值班的保安人员”,然后用这种方法收取现金。这种低级的谎言连他自己也难以置信——“一个投递箱怎么可能暂停服务呢?”

各种各样的伪造身份让弗兰克填写假支票诈骗了超过250万美元的现金。为此,他被FBI列为头号通缉犯,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头号通缉犯。

1969年,21岁的弗兰克在法国被捕获。当时,12个国家希望将其引渡到自己的国家受审。经过两天的审判,弗兰克被送到佩皮尼昂监狱服刑6个月。接着他又被引渡到瑞典,在马尔默监狱服刑6个月后被撤销护照,驱逐出境。

被押回美国后,弗兰克罪名成立获刑12年,在美国的亚特兰大监狱中单独关押。

但服刑4年后,FBI给了他一次机会,告诉他如果愿意帮助警方识别伪造的文件,就可以在监外服刑,并在FBI处领取工资。

“我同意了。”弗兰克说。

接下来的日子,弗兰克协助联邦调查局破获多起银行诈骗案,还为大银行和500强公司设计了多种日常使用的安全支票,每年能收到数百万美元的酬谢。

时代造就了弗兰克

按照弗兰克本人的说法,电影《逍遥法外》除了必要的戏剧化加工,大多数叙事都和自己的经历相符。比如片中那位对他穷追不舍、最终却和他情同父子的FBI探员。现实中,这位探员名叫约瑟夫·谢伊,他与弗兰克保持着终生的友谊,并担负起弗兰克的监护人。

弗兰克年纪轻轻为什么能够干出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事?导演斯皮尔伯格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你亲眼见到弗兰克,你立刻就会感到他是多么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斯皮尔伯格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那时候,他根本就是一个21世纪的小孩儿,而他所面对的却是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他之所以能屡次逃脱,完全是因为那个纯真的年代……他对我承认说,如果换了今天他根本没得混。”

一些影评人士说,《逍遥法外》这部电影,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来表现犯罪,恐怕会在青少年中间产生不良的误导作用。弗兰克对此表示异议:“这部电影表现了离婚的危害:父母离婚毁掉了一个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让他逐渐走上了犯罪道路。它很有教育意义——不管你有多大能耐,只要是犯了罪,最后总是会落入法网。还有,不是说你犯了错误一辈子都得低着头做人,你也可以改过自新,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赞  4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4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