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高速路

 2014/11/22 17:47  罗尔夫-赫尔伯特·皮特尔斯 斯蒂凡·施密茨/文 丁成/译 《海外文摘》  (363)    

高速路上的压力

福特车首先派出了自己的先锋部队——满满一罐可乐,随后飞出一片咬过的面包。“大晚上的能不能别施工?”车里的司机发出咆哮。弗朗克·克尔斯滕有些不知所措,呆呆地站在那里。47岁的他身材高大,穿着橘红色的工作服,在科隆西南的A61号高速公路右车道上进行浇筑维护工作。那位发出咒骂的车主必须刹车避开施工现场,而这显然为各种形式的攻击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近年来,这种冲突的数量增加得非常迅猛。”克尔斯滕说。他已经在科隆南部的高速公路上填补沥青、修剪绿植、清理排水通道30多年了。来自其他高速公路路段的同事也证实,情况已经变得越来越恶劣。在多特蒙德,一位工作人员被啤酒瓶击倒。在黑森,运气不好就可能遭受装着尿液的塑料瓶——所谓的“长途司机自制炸弹”的袭击。在下萨克森,一名载重汽车司机勇猛撞上一块工地标志牌。

在长约1.3万公里的德国高速公路上,到处是建筑工地,仅仅2013年就有约83万公里的堵车长龙,而且这个纪录应该很快就会被打破。夏季度假高峰期更是出现各个方向的拥堵,不管是从度假地回来还是才出发时,堵车都在等着你,不舍不弃。压力也一样。

现代科技使得高速交通遇难者人数大大减少。德国统一后的1991年,德国高速路上有1552人死亡,2012年达到了最低值387人,2013年为428人。高速路显然越来越安全了。但是另一方面,自1991年以来交通事故数量却在上升,一年约15.2万起,每天416起,每小时17起。

怎么会这样?开车不应该是件享受的事情吗?毒日当头时,车内有空调;DVD放映机可以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后座上;导航系统使得到达目的地更加容易;从安全气囊、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到精细辅助系统的现代技术使得事故危险大大减少。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原因在于街道、交通、工地和我们,主要是因为我们,高速路是我们节奏快得撞车的社会的缩影。

快节奏社会的缩影

深受德国人喜爱的大众高尔夫车型在1974年上市之初功率仅为50或70马力,就算没有时速限制也开不了多快。几年后,德国歌手马尔库斯·莫尔唱道:“我的玛莎拉蒂时速210,我把像鸭子一样慢吞吞前进的破车赶出车道,紧逼前面的欧宝。”2014年莫尔却要小心被辆MINICooper撞屁股,这种小车的最高时速也有238公里了。如今新车的平均功率明显超过130马力。

路德维希堡高速路交警在一座桥上安装了两个摄像头,可以看到汽车内部,不仅能看到司机是怎样开车的,还能看到他在做什么。“开车时分心的人数大为增加,”路德维希堡交通警署局长哈里·保尔说,“商业伙伴打来电话,载重汽车司机打印下一份订单,女士化妆,这些画面非常常见。”

今年8月初的一起交通事故后,两个20岁的年轻人从汽车中被救出,全身受伤,副驾驶还可以说话。他告诉警察,他当时在给朋友看手机上的信息。3秒钟时速100公里的分心,意味着超过80米的盲驾。所有人都知道,驾驶座上的多线程工作可能致命,但在过去的200年间,人类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希望能同时做最多的事,无法忍受有段时间什么也做不了,也正因如此,处在堵车中才这样令人崩溃。

超速者很少有违法的觉悟。几天前,交警好不容易在桥上拦下一辆超速的保加利亚载重汽车,时速141公里。司机是个穿着Polo衫的矮胖男人,他点燃一支烟后大喊:“我有3个心脏支架。”他没钱支付罚款,他的妻子得了癌症。“我们是社会弱势群体。”

事故专家布洛克曼评论说:“在我们的社会中,达成自己的目标成为最高准则。”其后果可以在任何一条高速公路上观察到。“司机之间互道‘你好,伙伴!’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保尔也抱怨,一次他的公务宝马车正常行驶着,一辆车突然变道,“其实完全没必要,”他说,“那人以为这样可以更快地前进。”然而对这几米的争夺就可能导致堵车。保尔必须急刹车,跟在他后面的司机必须刹得更紧急一些,效应层层叠加,最后甚至可能导致交通停滞。

交警持续在监控室的屏幕上观察车流量大的地段。一个图表上显示着用不同颜色标明的交通路段,绿色代表畅通,橘色代表正在开始拥堵,红色表示不能通行。在现代交通体系中,已经很少出现完全的交通停滞了,尽管只能以步行速度一走一停前进的状况越来越普遍。

抢夺街道资源

在高速公路上,人们之间相处的很多规则都不再适用。高速公路能提供一种美妙的自由感。司机可以咒骂,可以大喊,反正另一辆汽车中的人听不见;可以挖鼻屎,反正没有认识的人。事故也是导致拥堵的重要原因。助人的美德让位于高速路上的烦躁脾气,几乎没有人喜欢帮忙,没有人愿意为救护车让道,关心陌生的事故受害者是不是生命危急。

交通心理学家伯恩哈特·施拉格认为,汽车司机在抢夺街道上的有限资源。“这种抢夺越来越激烈。”他说,“当某样东西变得紧缺时,大部分人都会变得自私。”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开得越快,对这种可贵资源的需求就越多。一位步行者必须提前想两步,一个飙车的人却需要想200米,这个范围的空间都是他需要的。如果有人插进来,他就必须紧急刹车,同时对他之后的交通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高速路上速度过慢的司机也让人恼火。30岁的亚历山大·布克斯因工作需要已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7年了。“如果前面车里坐着的是个慢悠悠的老先生或是个过分谨慎的家伙,”他说,“我会催促,按下超车喇叭。”他不想和心理学家谈话,也难以理解驾驶座上的行为和心理学有何关系。老板在催,顾客在等,还有工地和堵车,攻击性简直就是正当防卫。越来越快,从不等待,这就是高速路的准则。

高速路上的休息站也不能缓解司机的焦躁感。“我必须注意提防有人偷我的汽油,或是划开我的顶棚抢车内的财物。”一位货车司机说。休息站自助加油机中的油比其他地方要贵很多,上厕所一般要交费70欧分。不难想象,为何在过去的15年间司机们在这里的平均停留时间减少了一半,目前只有约15分钟。

心理学家伯恩哈特·施拉格的高速路行车建议:

1启程前,吃点清淡的食物,睡个饱觉。别在工作了一整天后还长途驾驶。出发前制定好旅行计划,规划好足够的休息时间,有时甚至还要考虑好在哪里过夜。

2在旅途中,时刻记着不能只考虑到自己。别总想着和别人干架,先想着防守,而不是攻击。

3一个人上路的司机发生事故的危险最大。如果车里还有其他人,司机开车时就会明显更加谨慎。但是周末满载年轻人的汽车有时也会发生非常惨烈的车祸,原因往往是他们开车时过分自信或酒驾。

4音乐可让人保持清醒,但不能播放有快节奏鼓点的音乐。

5家人一起旅行时,应让身体最弱的家庭成员决定旅行节奏。大部分情况下,汽车是产生矛盾的温室,也很容易让矛盾加剧。一家人出行非常需要忍耐力,应有意识地保持镇静,不要争吵。如果开车前已经在吵架,应尽可能先解决冲突再上车。

6最好在开车时让孩子睡着。开车风格应该是安静的,和前车保持距离,不要太过颠簸。如果无法让孩子入睡,就让他们尽可能保持愉快,不要直接命令“现在安静点!”最好有个成年人坐在他们中间和他们玩耍。

[译自德国《明星》]

 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