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院和它的教育:第一批总要死的,我们就是

 2014/12/06 9:36  张明萌 《南方人物周刊》  (910)    

南京夫子庙明德堂前,夫子庙小学的两百多名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仪式

9月28日,孔子诞辰2565年,深圳梧桐山脚下四散的私塾各自举行了“祭孔仪式”,“文武双修”的“智勇文化学院”是其中之一。当日,深圳3个分院的师生齐聚梧桐山,肃目正身,在院长蓝晟的带领下,面对孔子像,分队鞠躬作揖,完成祭孔仪式。

4天之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一场纪念“万世师表”孔子诞辰的高规格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这被不少国学爱好者视为“复兴国学”的契机。

在祭孔仪式的最后,投影仪播放了习近平讲话的视频,蓝晟讲解,最后他问全体学员:“大家说,习主席说得好不好?”

“好!”

“我们应不应该学国学?”

“应该!”

仪式在阵阵掌声和叫好声中结束。

两天之后,我与部分学生及家长一同参与了智勇文化的“十一闭关营”。

“文武双修,智勇双全”

智勇文化书院以教授国学与太极为主,每年利用节假日举办6次闭关营,参营学员为部分学生、部分学生家长以及自愿报名者。每次闭关营都有不同的主题,“十一闭关营”主打五行与五脏,教授太极五行合一功和五脏调养术,为期6天。对外收费3600元。

此次闭关营有接近30名成员,开营第一天,一切从头学起。

练功先学起势,老师在前念:“两手自然下垂,百会上领,下颏回收,目平视前方,穿过眼前一切障碍物,凝神定气,目光匀速回收,收到脑中心,两眼轻轻闭合,耳朵听脑中心,眼睛看脑中心,舌尖抵到脑中心,以脑中心为发令点,发出指令。头部,松——散;颈项,松——散;胸背,松——散;腰腹,松——散;两上肢,松——散;两跨膝关节脚掌脚趾,松——散……”

接着是入定,左脚跨出,双手举至腹前,掌心向下。“想十方虚空,十方虚空中的能量立体进到身体里面。天空中一滴水落下来,催发出左脚。左开步,顶头悬,竖向,举足,伸直。命门向后,两脚平铺于地。起势,意念插到地下虚空,在地下虚空中凝聚成气球,气球带着两臂慢慢上升,气球送到下丹田”,按照蓝晟的说法,气球是真实存在的,心性纯净的孩童能够看到,甚至能分辨每个人气球的颜色。

家长石华翠也告诉我,气球是有的。“肯定会有,你弄,3分钟就会有。你闭着眼睛,安静,手对着,5个手指头对着。无限接近,感觉一下。你看,马上就有了个气球。你看,我自己感觉不到,但是一定是有的。”她一边说,一边双手对拉,还一边问我:“有了吗?你摸,你摸啊,感觉到了吗?”

餐前需集体念“感恩词”:闭眼,想蓝天上的虚空,虚空中的能量进入到我们体内,进入到我们的饭菜里,我们吃了能量充足的饭菜,身心健康,大家跟我念,凡事感恩,感恩天地阳光雨露,感恩国家恩惠护佑,感恩父母养育神恩,感恩老师谆谆教诲,感恩同学相互帮助,感恩大众辛勤付出,感谢陈老师李老师做的早餐,感谢所有的事物和器皿。杜文天老师告诉我,这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不断改进的感恩词。离开前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了蓝晟感恩词的来历,他回答:“这啊,我编的。”

下午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八卦走转上,全体学员各自以4块瓷砖为界,匀速绕圈。在场共20名学员,画地为牢,缓缓移动步子,双眉微蹙,一边走一边埋头看步伐,是否按老师教授的“里直外扣”。场内20个圆圈重复移步,直到全体学员额头进出了汗珠。“八卦走转,每一个人,都能入手,都能有内在的气机体察,大道至简,诚不虚也。”所有人对蓝晟的解释深信不疑。

蓝晟曾是《中华养生保健》杂志的记者,1994年起拜师学文习武,历经7任老师,辞工开班,于2003年在北京创办混元文化中心,希望推进“中华经典导读工程”,见到诵读国学的青少年身体状况不佳,增加了武学训练,提出“太极文化普及工程”,之后到香港注册“智勇文化”的品牌,重心放到了华南。除去智勇书院,智勇文化还包括“智勇太极馆”、“智勇武医馆”、“智勇书局”等3个子业务。一年半以前进驻梧桐山,经过一年扩张乔迁新址,是梧桐山私塾中发展较为顺利的一个。蓝晟本人出版过《上善若水》、《国学与太极拳》等太极的专著,这让他与梧桐山其他书院的院长相比更具有权威和说服力。

在蓝晟的教育体系中,武是太极,文则分为几部分,“第一个阶段就是读经,以玩为主,12岁之前,记忆力好、逻辑思维不行,这时候道理不用讲得多,背东西背得多,自然就明白了。”

“12岁之后你可以毕业,只要到五年级去补半年课就行了。如果没有学位问题,回到体制内是很容易的。不回的,13岁为立志课,让孩子立志,之后升入我们的正式班,古代16岁才叫书院,也就是古代的大学。因此我这块的大学,也是按16岁来算。”

16岁要“经史通参”,经是人的理想生活,史是人的现实生活,老师要解经:实际生活是这样的,但我们人还是应该往好的方向发展,人还是应该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这是经史通参的价值。古人讲道义并进,那么如果孩子全读经,读完四书五经之后,学呆了。做不了事。这就是因为漏了一个环节——‘诸子百家’,这时候一定要读诸子百家的书,各种文集,礼仪、象棋、茶道,都得读完。”

“而现在我们教育界、读经界最缺的就是:我们为什么读经?20岁通了诸子百家。这个时候全读经不行了、全看书不行了,一定要学技能。我们14岁以后开了8门课,第一门读经与解经,第二门人文与科学,就开始学数理化了,但我们用自己编的《数理化通史读本》,还有一本《数理化通俗演义》,还有一本王蒙的《数学很可爱》,让孩子有兴趣。如果他愿意,将来再正儿八经教他,如果不愿意,立志不学数学了,就不用继续教了,但是还得培养他的人文,告诉孩子科学是有危险的工具。”

 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56 −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