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戈平 化妆箱里要有自己的品牌

 2014/11/14 11:46  邢人俨 《南方人物周刊》  (782)    

对毛戈平来说,成名后最重要的机会是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员化妆。面对全世界投来的目光,他和团队要完成全场一万多演员的妆容,古装造型还要先戴头套,这意味着他必须组织一个庞大的化妆师团队完成这项任务。

当时他的化妆团队有七百多人。

像唐朝仕女群舞这样的节目,演员有600人,毛戈平团队在后台每化一个妆都必须掐着时间,眉毛几秒钟,眼睛几秒钟。导演组的要求是,每个演员必须在20分钟内完妆,这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团队每天练习,可不管怎么练,也要40分钟才能化完。后来,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流水线化妆,每个化妆师专攻一个项目,但就算这样,化完一个妆也要30分钟。最后他们想出绝招,发明出类似模具一样的东西,先盖在脸上再化妆,前后练习将近半年,终于把每个妆控制在了20分钟内。

当时的鸟巢后台有一万多演员,化妆间里既没桌子也没有镜子,化妆盒都没地方放。毛戈平团队发明了“手臂工作台”,一只护腕,所有需要的彩妆盒都用胶带固定在手臂上。

开幕式很顺利。这或许也是他作为化妆师最接近自己想要的荣耀感的时刻。

审美来自江南女子

毛戈平从没想过成为化妆师。在那个专业化妆师概念还没有形成的年代,化妆师只是剧团和电视台的过客。一个偶然的机会,毛戈平所在越剧团的化妆师生病,领导让他临时代班,他不仅完成了3个月的巡回演出,还让领导意识到,越剧团需要一名男化妆师,化妆之外还能干体力活。那时,毛戈平觉得做化妆师也挺好,演员到了四五十岁还面临改行,但化妆师越老越有经验,职业生命力也许会更久一点。

他告诉父亲。父亲是军人出身,一直认为化妆是女孩子干的,男孩子怎么能干这个。1984年,毛戈平还是从编制内的越剧团演员,正式转行到了舞美队,化妆到今天,将近三十年。

第一次接触化妆还是在艺校演出期间,看老师化妆。那是清一色的戏曲妆,眉毛画得浓且粗,眼角吊高。他从这样的戏曲妆开始学起。“越剧这个剧种在化妆上特别唯美,有江南的感觉,包括红楼梦、梁山伯祝英台。越剧跟京剧不一样,在化妆上跟生活中比较接近,更接近我们今天看到的古装戏里的形象。”

当时,老师告诉毛戈平,越剧很优美,越剧里的女孩子也应该是典雅的,这就是他们要创造的形象。“女人是水做的,就是要典雅。戏曲给了我对女性形象的第一个认知,到今天都带有这种审美。”

后来,他给饰演武则天的刘晓庆化妆,从15岁化到八十多岁。别人问刘晓庆,怎么化完妆变得妩媚、水灵了,毛戈平认为这跟他的化妆美学有关,他把刘晓庆化成了他眼里的南方女子。

在影视化妆里,因为有脸部特写镜头,演员五官是否端正变得格外明显,因此,对化妆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调整五官的比例。而上镜之后,人所有的缺点都会放大,化妆师也要有“矫形”的能力,要化出符合大特写要求的完美比例。毛戈平知道,有些演员尽管脸型完美,但在五官比例上,根据角色年龄的不同,也要相应做一些改变。“比如刘晓庆在《武则天》里从15岁演到八十多岁,从少年到成年、到老年骨骼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化妆并不是简单地把眉毛、眼睛化清楚。”

毛戈平认为,刘晓庆的脸型很好,属于瓜子脸,但要变成少女的形象,就必须是圆脸、短脸,更能体现出胖嘟嘟的婴儿肥感觉。毛戈平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用化胖妆的方法把刘晓庆的脸化胖,年龄就“下”来了。“我改变了她的年龄,因为刘晓庆的年龄大家都知道,但那个形象真的给人感觉很年轻。那个年代还有一点很特殊,人们对于‘化妆’的认知很低,总觉得化妆就是涂点胭脂口红,没想到化妆还可以把人的年龄拉下来二三十岁。”

因“武则天”一夜成名

台湾和香港都拍过武则天,也都取得了成功,中国大陆拍武则天最晚。刘晓庆确定出演武则天后,在国内外找了很多化妆师试妆。当时,作为新人的毛戈平并不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直到剧组一个朋友向刘晓庆推荐了他。看过作品样片后,刘晓庆让朋友转告毛戈平,一定要去试妆。那时,毛戈平刚好在另一个剧组,走不开。在朋友的劝说下,他跟组里请了病假。

试完妆,导演问他是否愿意来武则天剧组。毛戈平说来不了。刘晓庆劝他的一番话,让他记忆很深:“在中国,一个演员从15岁演到八十多岁,从来没有过。这不仅是对演员的挑战,也给化妆师一个很好的平台,你要是有能力把我从15岁化到八十多岁,一定能名扬四海,财源滚滚。”

“那个时候虽然中国慢慢有了化妆师这个职业,但还真没有一个化妆师‘名扬四海’,更谈不上‘财源滚滚’。我说你放心,我10年内一定会出名的。她说你很有事业心,我相信你10年后一定能成名,但眼前的机会可以让你马上成名,为什么要等到10年后?我一听,有点道理。”

最终,毛戈平还是进了《武则天》剧组。拍摄期间,很多记者前来探班,现场拍了刘晓庆剧照。毛戈平记得,当年的一期《大众电影》,登了刘晓庆饰演少女武则天的封面。

“刘晓庆的脸在那个年代家喻户晓,大家看到这个封面,觉得一定是修的吧,或者是摄影角度,真正开播可能不一定有这个效果。”等到戏真正播出时,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从“零”进入时尚界

拍完《武则天》,毛戈平和刘晓庆又合作了《火烧阿房宫》。片中刘晓庆一人分饰三角,公主、妓女和贵夫人,这对毛戈平又是一个新考验。戏播出后,中国影视与技术学会化妆委员会给他颁发了一个金像奖。两部与刘晓庆合作的电视剧也让毛戈平的知名度达到了顶峰,用他的话说,“对这个行业所有赞美的话都放在我的身上。”

现实远超他当初的愿望。他被冠上“魔术化妆师”的头衔,被认为在化妆上无所不能……这些开始变成了他的压力。“一个人第一次出名往往是稀里糊涂的,在《武则天》和《火烧阿房宫》以后,我觉得我用尽了自己的积累。如果刘晓庆以后再要创造一个新的角色,我可以去copy当初的化妆技术,但那种化妆就不是发自我内心的创作。别人赞美我,我内心反而空掉了。后来我就对刘晓庆说,庆姐,为了以后能对得起观众,对得起我未来事业的发展,也为了我们将来更好地合作,我现在要去学习,不能再拍戏。观众对我的期望实在太高。”

 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3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