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杰:发明多种“神器”的“中国最牛创客”

 2016/06/04 21:28  李蕊娟 《读者·校园版》  (681)    

17岁休学开公司,找妈妈拉“风投”

出生于1994年的湖南浏阳男孩张江杰,从小就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怪孩子”,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稀奇古怪的想法。上学之前,家里买了很多玩具,与其他小朋友不同的是,把玩之余,张江杰还要一件件地仔细研究。比如,他会将玩具飞机上的零件拆下来装到玩具轮船上,把玩具轮船上的零件拆下来装到玩具飞机上。目的只有一个:想弄清楚飞机装上轮船的零件后能不能在水里游;轮船装上飞机的零件后能不能在天上飞!

搞“科研”时,小家伙特别安静,能沉下心去。5岁时的小江杰,就能拿着一个玩具研究3个小时,任别人怎么叫都不理。长大后他更是“变本加厉”,把家中所有能拆的东西都拆了一遍,电视、冰箱为此大修了好几次。“好多回都想教训他,又觉得不能伤了孩子的好奇心。”母亲江其清说。

上小学后,张江杰偶然参加了一次编程班学习,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每天缠着老师学。身为中学教师的妈妈见儿子有科研方面的天赋,就决定加以引导,在张江杰10岁之前,她就为他订阅了10多种杂志,全是有关电子与科技的。从小学到初中,张江杰先后发明了“海陆空多栖玩具”“电子蜡烛”“懒人课程表”等小玩意儿,虽因技术上不太成熟而未能申请到专利,但亲友的称赞以及小伙伴艳羡的目光,让他信心倍增,越战越勇。

读高中之后,课业愈加繁重,依然醉心于科研的张江杰,学习成绩开始一路下滑。有一次,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遭到班主任一通训斥后,他将书包狠狠地摔在地上,转身走了。渐渐地,“不务正业”的张江杰成了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坏孩子,他也越发不愿待在教室里“消磨时间”,他想休学回家搞研究,开公司!

当他把这个在别人看来十分荒唐的想法告诉妈妈并让父母拿出30万元帮自己开一家创客公司、打算致力于搞发明时,江其清并没有马上反对。震惊之余,她只是劝儿子静下心来,好好考虑一下这样做的后果。一周后,张江杰认为自己考虑成熟了,再次向妈妈提出休学创业,没想到,妈妈竟然爽快地答应了!

事实上,摊上这么一个离经叛道的孩子,母亲江其清也遭受了不少非议。曾有学生家长受不了江老师对自己女儿屡次不交作业的指责,当面质问她:“你连自己的孩子都管教不好,还有什么资格当教师?”亲友也经常提醒她:“不能太溺爱孩子,由着江杰胡来,一个学生不好好学知识,搞什么发明?!”但江其清觉得,呵护并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当下备受推崇的素质教育是吻合的。

“有时候我也反思,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我们千篇一律的‘流水线’式教育方式,或许真的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和爱好。所以,我决定不再干涉他,并鼓励他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江其清说。

正因如此,当17岁的儿子提出辍学创业时,她不仅力排众议支持他,还在与丈夫大吵一架后,毅然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帮助张江杰创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研公司。

妈妈不计代价的支持,让张江杰的内心很沉重。他立志要用实力证明自己、也证明妈妈的“另类选择”是正确的!

接连发明“神器”,创客生涯惊喜不断

早在退学之前,刚读高二的张江杰就想发明一种“烟花爆竹无线电子点火系统”。这个想法源于他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伤亡事故。“你这个想法很棒,如果能研发成功,就能挽救许多生命啊!”见妈妈很支持自己,张江杰当时就兴高采烈地说:“而且我们浏阳本来就是全国闻名的烟花之乡,这项发明一定会很受欢迎!”“哎哟,小小年纪就懂得运用天时、地利了,儿子了不起!”江其清对孩子一向不吝赞扬。

“虽然平常看上去很稚气,但他在研究上却是一丝不苟。一窝进房间里,就废寝忘食。”江其清说,“儿子休学后,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科研中。我每天都会做好午饭给他摆在桌上,再去上班,可往往等我晚上回来一看,饭菜仍放在那里。”

儿子难得喊一次“妈妈我饿了”,江其清会在20分钟内把饭做好,因为她怕时间一过,儿子的思路扎进去就又不想吃饭了。张江杰成立公司后,母亲仍不放心他的饮食起居,每天都会去公司督促他和几个员工按时吃饭。

在妈妈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年初,张江杰终于开发出了能够记录燃放数据、提前预知风险的“烟花爆竹无线电子点火系统”。在一次晚会现场,他将一台手提电脑放在地上,熟练地敲击着键盘,远处的一簇簇烟花突然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喷射出绚丽的火光……张江杰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观看者如潮的掌声,也让他的发明一夜间声名远播。2012年7月,他发明的电子点火系统获得国家专利认证后正式投产,并成为湖南省内外众多烟花爆竹厂青睐的高科技“法宝”!仅此一项发明,就为张江杰的公司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

2012年秋天,南方气温格外高,多地发生森林火灾。张江杰决定研发一个能够远程控制的森林防火系统。森林之中不可控因素太多,为了掌握精确的数据,当年腊月底,张江杰带着几个员工翻山越岭,去浏阳市东部的大围山做数据参数测试,一进大山几天都没回家。当时天寒地冻,妈妈多次打电话要求他下山,可是张江杰不听,硬是每天啃着干粮在山上搞科研。直到测完最后一个数据他才罢休,回到家时,已是除夕之夜。看到儿子的脸和双手都被冻伤了,江其清心疼得湿了眼眶,张江杰却笑着唱起了《水手》安慰妈妈:“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孩子的入迷让江其清“又喜又惊”,喜的是没有好好上学的孩子并没有走弯路,惊的是经常在深夜响起的敲门声——那是张江杰一番殚精竭虑之后又有了新发现,急切地想找人分享喜悦。每当此时,作为母亲的她不能生气,反而要打起精神来表扬他,“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张江杰也知道自己需要成长,“当爱好变成了工作,就不能太随意太任性了,要对家人和员工负责”。

17岁就开始靠发明挣钱的张江杰,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发明不能一味追求新颖独特,要考虑社会需要什么,否则就会不接地气,导致公司亏损;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地根据需求去找思路,那样会扼杀自己的想象力。最好的办法是有了灵感之后再考察和调整,把奇思妙想改造得适合落地。他觉得自己是个“脑洞很大”的人,与别人发现问题后只是感叹和抱怨不同,他更喜欢默默地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46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