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溥:发小温家宝

 2014/08/28 15:46  王臣 吴晓琳 《中外文摘》  (715)    

  马年春节的前几天,和很多退休老人一样,73岁的李溥要跟老伴儿忙活着置办年货、收拾屋子,等在北京生活的儿孙三口回天津过年。

这个在南开中学任教了将近三十年的老人是温家宝的“发小”。他收藏着一袋子“材料”——都是温家宝赠予自己的书籍、纪念本和亲笔书信。上世纪50年代,李溥和温家宝先后搬进天津市南开区的西门里达摩庵前胡同,成了童年玩伴。1960年代初,两个人从南开中学毕业,在不同的城市读书、工作,自此断了联系。直到温家宝从甘肃调到中央任职,李溥从农村回了天津,才开始重聚。

小巷童年

李溥老两口住在天津市南开区的一个老式小区里,这个面积不大的两居室是20年前老伴儿单位分的。从那时起,李溥就离开了原来长大的胡同里。后来达摩庵前胡同被拆,修了公路、建了商场,再也找不到原先的蛛丝马迹。

温家宝在很多场合提起过自己苦难的童年,“在战争中度过的,穷困、动荡、饥荒的往事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48年辽沈战役之后在东北经商的父亲到天津落脚,接着,全家逃难到了天津城区。

在幼年的温家宝饱受战争和苦难的时候,李溥正躲在天津市河东区姚家台亲戚家的床铺下,窗户上贴着米字条,浸水的被子被挂在窗前,防止炮火烧进来。

而战乱之后,年少的李溥对后来那个年代的印象就是“唱解放区的歌”和“镇压反革命”。1949年,棉纺厂的工人在马路上扭着秧歌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大家就唱“王大妈要和平”。1951年的夏天镇压反革命时期,离天津北站不远的刑场,杀了很多反革命。

日子开始平和下来,是在1952年李家搬进达摩庵前胡同之后。父亲用十几匹布料买了个小院,八间房,二三十口人挤在一起住。这一年,温家也搬了进来,还未买下邻居家一间平房前,温一家五口居住在一间10平米左右的平房里,水泥地面还有坑洼,床占了屋子的一半。安顿之后,温家宝父亲温刚开始在中学当地理老师,母亲杨志云在小学任语文老师。

达摩庵前胡同不长,大约就百来步,李溥住在温家宝斜对面,很快,俩人就成了玩伴,在胡同里玩皮球,支起大门板打乒乓球。暑假时,胡同里几个不错的小朋友一起到河里洗澡,步行几十里路到郊区逮蛐蛐、掏螃蟹。

1954年,温家宝从火神庙小学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南开中学录取。两年以后,李溥又被保送到了南开中学。李溥常常会跟温家宝一起上学,从家到学校的路大约要走一刻钟。在这条上学路上,两个人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方向。

同学少年

进入中学的温家宝更加刻苦,去郊区玩的活动很少参加,时间多半用来读书。“家宝立志要为国家干大事。”这是温家宝的母亲杨志云后来告诉李溥的,“不知那时候是在南开中学听了什么教育讲座,受了鼓舞之后就回家念叨起这个。”

温家宝在班里当过学习委员,作业本“永远工整、明了”,1959年搞“大炼钢铁”,温家宝是工人代表,老师同学印象中他的性格稳重、扎实。李溥则生性活泼浪漫,上了南开中学,他一下子被五花八门的社团吸引了,报了美术班,“立志当画家”。

在南开中学,李溥一直在美术社,后来当了美术社社长,天天下课后就去画石膏像,或到礼堂看表演,画速写,“那时候一心就一个愿望,要考美院。”他对记者回忆。

1959年,李溥初中毕业,报考了天津工艺美校,但未被录取。他开始在南开中学继续读高中。那段时间,他尤其喜欢有社会意义的讽刺漫画。比如讽刺社会上的大男子主义现象等等。高一开始,李溥的漫画就经常在《天津日报》上发表。

1962年李溥高中毕业,正值

“大饥荒”时期,全国艺术院校都不招生,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河北大学中文系。

李溥高中毕业那年,温家宝已经在天津市地质学校(后与北京地质学院合并)读了两年书。高考时,温的母亲杨志云一心想让成绩优异的儿子考清华,但因为家庭成分、出身不好,温家宅只能选择一个专科院校。

“好在是学地质,那是他的爱好和理想。”李溥回忆。而上了大学的李溥似乎与小时候成为画家的梦想渐行渐远。

轰轰烈烈的大时代

高中毕业之后,胡同里的孩子都各奔东西。如果不能回家,伙伴们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保持联络。

“小时候一起玩的很多伙伴就再也没见过面。”李溥觉得庆幸,温家宝是自己后来能联络的唯一的胡同发小、南开校友。

大学时期,李溥觉得自己的日子一直被时代大潮卷着向前走。每一年,都要跟着“时代号召”安排生活,1962年全社会强调阶级斗争,1963年抗洪,1964年“四清”时期,李溥又不得不跟着到农村“整村里干部,让他们交代,整得村干部胡说八道”,1966年邢台地震,大学生被安排去救灾,赈灾回来,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李溥实在看不得这些“武斗”“批斗”,以母亲住院为借口,躲在医院一年到头不露面,做“逍遥派”。因为各种政治运动,他的大学上了六年,李溥再没什么心思拿起画笔创作,到了毕业分配那年,赶上了大学生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去了农村劳动改造。

两年之后,又被分配到更苦更穷的沧州海兴盐碱地上的一所公社中学当老师。

将近八年时间里,李溥只有寒暑假能回天津看望父母,家里的弟弟妹妹都在下乡,没一个留在父母身边。“只要能回天津,扫马路掏茅房我都乐意。”李溥那时只关心一件事:怎么回城。

直到1978年,李溥跟已经返乡的天津姑娘结婚,把户口迁回天津老家。那一年,南开中学扩招教师队伍:李溥被录取,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37岁的李溥没能实现小时候做画家的梦想,但回到天津,又回到南开,他觉得这份幸运已经难能可贵。

就在大多数知识青年千方百计从乡下回城市的时候,温家宝选的是相反的路径,“大学毕业写两次血书申请去西藏”“研究生毕业去大西北工作”,劳动一年之后,在当地地质局工作,直到1982年任甘肃省地质局副局长。

 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4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