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瑛字蘅青,1879年在湖北阳新县出生;民国32年12月4日殁于四川重庆市。
石瑛的曾祖、祖父都是读书人,皆绩学不显达,石父以家产中落乃辍学治商。石瑛自幼举止厚重,其曾祖乃亲自教读,稍长就外塾拜师受业,益奋发。年24岁,即1903年参加湖北乡试,中举人。同举之士,大率趋北京参与殿试求仕进;而石瑛则受当时新潮流影响,以为非改弦更张不可。入武昌文普通学堂肄业,与居正、田桐等在武昌黄鹤楼结拜为异姓兄弟,参加张之洞举办的湖北省官费留学考试,得中。1904年秋西行,初至比利时,旋转法国,入海军学校,殚心力索,冀速穷其术以为国强兵雪耻。而校中歧视外籍学生,新战术及新器械均不得听讲机会,石与同学向国华心憾之,终刺探得秘密之地图文件,急携往比京布鲁塞尔近郊一小照相馆嘱其摄影复制,在进行中馆主发现文件来源,秘密报告法国海军学校,故当石、向携同原件及照片自比京乘火车回法时,即被法密探跟踪监视。到达巴黎即遭逮捕。经中国驻法公使馆以石、向动机纯为爱国,并无间谍行为,向法政府交涉,终经法政府同意不加罪刑,以驱逐出境了结。
石瑛因之渡海至伦敦,由同乡曹亚伯之介绍而识吴敬恒——据吴记述:曹是革命党中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什么人都被他谩骂,惟有对石瑛总是跷起大拇指,称赞他是湖北的圣人——与吴比邻而居,补习英语三月余即能讲话,乃为伦敦大学旁听生,不久即补正式生,习铁道工程。于规定课程认真学习,每日骑脚踏车往返上学入市,与年轻人为伍,不甘落后,其治学精神亦如此。吴敬恒极敬佩之。1911年春,杨守仁伤心国事在英国利物浦投海自杀,吴、石同往经理其丧事,由于石瑛对英国官场交涉适宜,处理事务明快,遂使若干英人认识中国革命党人之赤诚。
1911年秋,大革命爆发,孙逸仙先生自美来英与其朝野接触,冀使明了革命之真义,石瑛与李书城及吴敬恒日随左右,多所协赞。11月,孙先生与李书城经法回国,其后一周石、吴亦同经柏林、罗马乘船东归。到达南京,孙大总统特派石瑛总办全国禁烟(鸦片)事宜。在职仅三月。民国元年4月,孙大总统既解职,石回武昌主持同盟会湖北支部。是年冬,参加竞选国会议员,当选为众议员。民国2年4月北上出席国会,发现袁世凯野心,而国会中亦流品杂不足以匡正,遂弃去。深感救国非空言可济,自顾所学犹未之信,因决心再赴欧洲,未行,而二次革命失败,石瑛之姓名已在袁世凯之通缉令中,石瑛乃急行赴英,入伯明罕大学习采矿冶金。旋吴敬恒亦至英,因复聚首时相讨论,每值课余,石瑛且深入社会以探求不列颠立国之基础与政制礼俗国故民情之奥。留学英国历九年,费用多赖友朋接济,异常艰苦,曹亚伯形容石与苦行头陀如出一辙,民国12年归国时川资缺乏,附乘货轮甲板上,遇风浪则卧货舱底,恃其身躯高大壮健,个性耿直,友朋均呼其为“石头”。
石瑛回国之初,原怀抱在广东建设机械厂,以私人兴实业为社会倡导之计划,遇阻力而罢。乃应蔡孑民之聘,北上任北京大学教授,深受礼遇。课暇与李四光等往复研讨治术政论。民国13年湖北督军萧耀南为抵制曹锟、吴佩孚势力之侵入,延揽旅寓上海、北京之国民党党人回鄂襄助,石瑛乃偕居正、田桐、张知本、郭泰祺等回武昌,会谈结果公推石瑛为武昌高等师范大学校长,张知本为法政大学校长,郭泰祺为商业大学校长。嗣以萧无诚意,石瑛不克行其志,未一年仍返北京大学任教。石瑛于授课之余密合徒友,声势日张,风动学府。民国14年11月著名的西山会议在北京举行,石亦为参加出席之一人。
民国15年夏,石以北方政局日乱不可久留,乃离北京南下,居上海一小旅社,旋赴广州,屈就石井兵工厂工程师,以冀对国民党及国民政府有实际之贡献。民国16年春,北伐军定上海,石被任为龙华兵工厂厂长,石努力整顿革除积弊,终使支出减二分之一而出品加倍,对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所需军火供应殊有贡献。
民国17年张知本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特请准国民政府调任石为湖北建设厅长、严重为民政厅长、张难先为财政厅长,贤豪并集,开湖北政治史上之新纪元,石乃得集中心力本其学养于交通水利农林工商诸部门一一创造规模,荡涤旧污,为后来者取法。居官时与张难先、严重均衣履朴素,步行街市,不识者均认为“乡下佬”。而久染旧官僚作风之人于此更感惊异,因有以“湖北三怪”称石、张、严。
民国18年冬石辞官职,改就武汉大学工学院教授兼院长,这一大学即是由石主持过的高等师范大学一再扩充改制而成的,工学院新创,设备未周,石亟谋充实,对学生则勤于讲授,并严格要求实习工作,将其本人刻苦向学之精神以身教之青年。
民国20年冬,张难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挽石任建设厅长,情不可却,东下就职。时当浙江省百废俱兴财力竭蹶之后,石苦心擘画,分别缓急以定进止,而杭江铁路及发电厂工程,最为急务,又莫名一钱,乃赴沪与银行界磋商,反复开陈,始得赞助借款投资,建设之僵局以活。外籍水利顾问数人,报酬巨而无所事,石立解约遣去,张难先因亦遣去民政厅外籍警察顾问,矫正盲崇外人无功豢养之陋习,而鼓励国人之努力工作者,行政效率因以骤增,政声大著。民国21年石瑛奉命为南京市长。
石就任南京市长,不以开拓马路整肃市容为已足,而特措意于下列诸端:一是培养市民守法习惯:国都所在,达官贵人众多,往往不屑或忽略法规,石则不论何人,一齐以法,建筑、税收、地籍各要政悉准定则而行,初有怨言,终久乃无敢违犯。二是提倡国货力戒奢侈:石本人衣履均土布制,有“布衣市长”之称,石对市属各机关学校服务人员亦要求服用国货,勿学洋装以与市民一般生活水准接近;石为严格执行此一规定,曾派密查队四出密查。石又以达官贵人每以汽车接送儿女上学,殊与儿童及青年应刻苦向学之旨违反,且多数纳税人均以公共汽车代步,号称“公仆”之达官贵人岂可自顾享受!因派警察在各学校门口查察。石于南京市内建筑标准时钟数处,提倡守时,有人建议利用此建筑收取香烟公司广告,则年收广告费甚巨,但石严饬不许。吴敬恒问其故,石乃告以在英时见工党机关报《每日新闻》绝不刊登烟酒广告,盖认此为奖进奢侈行为,此为世界各地报纸所无者,石独钦佩其谨严之态度,故今效法之:宁牺牲财政收入,不于公共建筑上表示赞同奢侈行为。三是提倡国民教育:努力扩充小学,提高教师待遇,亲自注意延聘人才担任小学校长。四是注意平民生计:举办小额资本贷款,扶植旧有织缎业特产等,策进国民经济之发展。
石主持南京市政,正值中日关系紧张之际,汪精卫长行政院,多与日人周旋,石对日人则峻拒。一日,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遇石于途,央外交部人员介见,石拂袖去。民国24年3月,一日本团体来南京访问,汪精卫命市政府科长以上人员集机场迎候,石以辱国,愤而辞职。
同年7月24日,石被任为考试院铨叙部部长,在职两年,入督僚佐,出巡地方,多年紊乱之人事制度渐纳入轨道。
民国26年对日抗战军兴,国民政府以湖北地扼冲要,改组省政府,再以石任建设厅长,石慨然受命,不以特任官屈就简任官为怀。军事紧急,公路之建筑与破坏同等重要,一视作战需要为主,而必出以迅速,石均优为之。
至于筹划工业、推广合作,以及将武汉中心地带之工厂筹划迁移,计虑指挥,日不暇给,失眠旧症大作。民国27年秋,乃辞去本兼各职休养。民国28年湖北临时参议会在恩施成立,石膺选为议长,敬恭桑梓,义不可让,持论一秉大公,视政府人民为一体,竭诚翼导,无所偏倚,一扫诡随依违与故持异同之习,而省政府主席陈诚极重石之德望,特加礼敬。
石在恩施时闻其旧友刘敬芳患病,急为送省立医院诊治,刘原为著名中医,笃信中国医药,雅不愿受西法诊治,其妻及幼子亦哭泣攀留,但石以非用西医不得痊,强迫立行,终救全其性命。
这一事实说明其笃信科学方法之诚,故不惜强迫其挚友不得不放弃其顽固之成见。民国32年春,石力疾主持临时参议会会议历十余日,会毕而足部痿痺。自是日就衰损,是年7月,就医重庆中央医院,终告不治。
石在英法留学前后十余年,归国后历任职务又多在物质建设方面,然绝不囿于物质观念而兼重心神修养,与若干留学归国学生只知醉心西方物质享受崇拜外人言行完全不同;且石对于物质建设率以大众福利所关者为急务,而极端反对装饰门面之行为。又慨于以往士人不治生产以官为家之陋习,努力提倡自给自信之生产与劳力,是以常于公余在私居种菜或办小手工业以自给。冯自由称赞石瑛是“民国以来第一清官”,以及许多人撰文追念他,都是由于他的道德与生活值得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