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世界纪录“判官”的秘密生活

 2014/11/29 12:55  克莱尔·戈登·韦伯斯特/文 裘霜/译 《海外文摘》  (303)    

2011年8月30号,天空灰暗,空气中有些寒意,是典型的英国夏日。70岁零4个月的罗杰·奥尔索普已经在海水中游了大约5小时。要想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前5个小时只是身体的考验,剩下的就要交给泳者的意志力。在剩下那段距离里,这位退休的乳腺癌外科医生不停地提醒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只要成功了,南安普顿大学将因此获得数万英镑研究癌症的资金。

奥尔索普听到远远的汽笛声,这声音意味着两种情况:不是他游得靠船太近,就是该进食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对横渡海峡的挑战做了严格的要求:他只能穿标准的男士游泳裤;必须从多佛港口的沙滩走入大海;只有踏上了法兰西的国土才算完成挑战;任何阶段他都不能触碰跟随他身边、监视他行程的船只。每半个小时,奥尔索普会喝到含有糖分的能量饮品,它们装在一个系着绳子的瓶子里。瓶子扔给他后,他要在10秒内很快喝掉饮料,时间一过瓶子就被收回。

在船上,安娜·奥福德比海水中的奥尔索普更加头晕乏力。她正在狂吐,仿佛要把肚子里的东西全吐出来。她刚刚在“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家机构工作了6个月,负责的工作是见证挑战过程,宣判挑战结果,以及维持机构严格的挑战要求。奥福德稳住自己的身体,尝试拉平自己的制服:饰有吉尼斯标志的深蓝夹克、黄色条纹领带、纯白T恤以及米黄色裤子。她看了下自带的计时器,双眼挣扎着集中目光,克制着一波又一波晕船的恶心感觉。作为一个法国人,奥福德坐船横渡海峡是家常便饭,但却从没有哪次船驶得像这次这么慢。

奥福德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员的征程始于2010年,那时她正在伦敦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攻读戏剧导演硕士学位。一个周一的早晨,她翻开《卫报》的招聘版面,看到了这样一则不起眼的小广告:“你会讲外语吗,特别是法语?你有媒体的从业经验吗?”到达面试地点后她才知晓,原来这是一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员的工作。面试官让她回去准备一段视频,模拟做一项世界纪录的评审。奥福德在YouTube上搜出这类片段,挨个浏览:有个视频展示的是,隧道里火光冲天,站在它面前的金发女子泰然自若,几秒钟后,一位“傲视生死”的超胆侠骑着摩托车从隧道里穿了出来;在另一段视频里,有位澳大利亚的少年躺在透明的棺材里,身上密密麻麻地爬着125只金球蜘蛛,他旁边的另一位金发女士笑容可掬;还有一段视频里,一名嚼口香糖的女子吹出一个婴儿那么大的泡泡,两个穿戴整齐的西班牙男子一边咯咯地笑着,一边给泡泡测量。

奥福德拉上男友与自己配合,男友竭尽所能多往一个罐子里抛掷硬币,限时30秒,她则在一旁模拟认证解说。奥福德把视频发给了面试官,后来得到通知,她进入了下一轮。又经过了两次面试、性格测试及个性分析后,她求职成功。

过去4年,奥福德出差去过俄罗斯、日本、印度以及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德国是她的最爱,因为德国人挑战吉尼斯纪录通常会十拿九稳,稳定性堪比宝马车的引擎。而在印度,她始终受到贵宾般的待遇。“仿佛帝王出巡,我手握他人梦想的生杀大权,”她说道,“位高权重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笔记板、制服和吉尼斯的标志。”要胜任这份工作,奥福德必须了解不同的文化、环境,还要掌握有关挑战的所有细节:挑战者所说的语言、所在社会的规范、文化习俗和相关纪录的历史。她学会了在尊重和裁决之间拿捏有度,在她眼里,任何挑战都不是“愚蠢的”妄为。她记得,有个印度男子拔掉了全部牙齿,就为了尽可能多地往嘴里塞吸管。他的挑战还是失败了。奥福德说:“法国有句俗话:Passerducoqàl’?ne,意思是‘从公鸡到驴’。”她对此的解释是,挑战纪录的项目五花八门,从轻松自在到沉重压抑,从庄严肃穆到诙谐幽默,没有她没见过的。尽管常年出差不断,涉及文化习俗多变,挑战千差万别,奥福德始终坚持吉尼斯世界纪录秉承的诚信、尊重和包容的价值观。

早在计时、测量或者计数以前,奥福德对挑战一项纪录的准备工作就已开始。首先,吉尼斯负责安排日程的部门会发电邮,询问她具体何时有空、可能去往何处。直到开始挑战纪录之前的一周奥福德才得知更多详情:挑战的类型、挑战者的联系方式及她的行程安排。然后,奥福德着手广泛研究,她乐意泡在网上,尽己所能汲取所有信息,搞清楚是否有现有的纪录,若已有纪录,具体的规则是什么,是否是首创纪录,若是如此,首开纪录以后有什么历史……

接下来,奥福德会与挑战者联系,这些人中既有职场精英,也有躲在卧室充满希望的14岁男孩。这是她第一次深入他们的世界。她意识到,这个已成立60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可能会让人既害怕,又感到神秘。所以,她努力表现得亲切又可靠。对奥福德来说,前往遥远的挑战目的地总是遵循同一规律的流程:因为坐早班机,匆匆忙忙打包行李;家里的猫那会儿还睡在裁判员的制服上,她必须飞一般地把衣服上粘的猫毛去掉,然后胡乱摸进一辆出租车,带着那些她作为裁判会用到的装备——秒表、遥控器、卷尺,以及挑战纪录成功后会用到的证书框。

一旦上了飞机,她就把个人生活抛在脑后,不论是她养的猫,还是在伦敦公寓里幸福打鼾的男友,都暂时抛下。她要准备成为裁判。准备工作从化妆和穿上正式套装开始,这是她的面具,也是她树立权威的工具。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刻,奥福德已经为给自己举办的招待会做了充分准备。挑战纪录的组织者怀着既敬畏又恐惧的复杂心情欢迎她。秒表在计时,卷尺在丈量,她就这样掌握着祝福或是摧毁挑战者光荣梦想的权力。奥福德非常严肃地履行这一职责。为吉尼斯世界纪录工作的4年间,她亲眼目睹了追寻心中热情之火的人们如何挖掘自己的最大潜力。她在现场为他们作证,恭贺他们取得的成就。

“是的,可能我是个‘判官’,”她说,“但是我从来没有下过判决书。”

再回到英吉利海峡。奥尔索普的眼前一片漆黑。因为错过了潮汐,他的行程增加了3个小时。太阳不肯怜悯他,一直未曾露面,海水温度已经降到17摄氏度左右。只有加来海湾那模糊而又遥远的灯光指引着他。最后,在凌晨2点,经历17个小时51分19秒以后,奥尔索普抵达加来海湾,踏上了法国的土地。万物在他眼中都已模糊。因为数小时吞咽海水,他的喉咙火辣辣地刺痛,几乎无法开口说话。他忘了自己的名字,忘了自己已经结婚。他全身肿胀,又累又冷,身体机能彻底乱了套,但是他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罗杰·奥尔索普成为迄今为止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最年长者。他是英属根西岛的原住居民,也是3个孩子的爷爷。奥福德被这位男士的果敢、勇气和忍耐力深深折服。泪水滑过了她的脸颊。

[译自美国讲述网站]

 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27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