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告诉10岁的小诺埃,在她的肚子里有将近2亿个神经元。什么?肚子!在小诺埃心目中,大大的脑袋才是天才的标志,肚子里长神经元做什么?有这种想法的可不止小诺埃一人,大脑袋、宽脑门几乎是我们对天才外貌达成的共识。“这个观念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法国智力多样性研究专家布鲁诺·胡尔斯特解释道,“西方绘画习惯把人物画得脑袋大肚子小,不过亚洲绘画则正好相反,您看亚洲的佛像画,都是脑袋小,肚子大。”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绝大多数西方人秉承的信条,把智力等同于大脑(即思想)的观念在所难免。然而近20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却表明,智力不光包括思想,还包括情感,而控制情感的器官除了大脑,还有我们的——肚子!理性与感性、欧洲与亚洲、基督教与佛教,在东西方文明两千多年的较量中,东方终于扳回一局。是时候重新定义一下“聪明”的含义了,数学家佛洛朗·奥古涅说得好:“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人比作计算机,认为大脑相当于硬盘,躯干相当于程序。然而腹部神经元的发现却告诉我们,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一发现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变革。”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从无脊椎到有脊椎的蜕变,原本遍布于全身的200亿个神经元因此集中到了大脑,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大约2亿个,相当于一只狗的大脑)留在了腹部。腹部的神经元通过迷走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我们知道,5-羟基色胺是调控人类情感的核心物质之一,而我们身体内95%的5-羟基色胺是由腹部制造的。可以说,人有两个“大脑”,一个长在脖颈上方,主要负责思考,一个长在腹腔内,主要负责感知,两个“大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腹腔内的“大脑”具有记忆能力,可以储存我们的情感信息,并且主导着我们的下意识动作。
智力是思想问题,是情感问题,还是平衡问题。一个聪明的人必定可以控制好自己在多元智力能力间的平衡。多元智力能力理念由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赞同这一理念的人对大多数学校以及智商测试仍只将“数学逻辑”和“语言表达”作为人才培养和测试的全部内容,而完全忽视其他类型智力能力的现状深感不满,他们认为,拿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作为判断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是十分失败和危险的。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想要通过测试把智力量化。但在没有一个完整的对智力的定义的前提下,又谈何计算智力的高低呢?广义上来讲,智力包含我们调动自己去适应环境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能力。在这一框架下,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能力相较于传统的以理性思维为评判标准的智商测试(局限于逻辑能力、决断速度、记忆、数学、语言表达)无疑更加科学和人性。
智力含义范围的拓展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对于学习的传统看法。曾经,我们认为智商是一个固定数据,很难改变,然而通过对鸟类叫声的研究却发现,环境和经历对智力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当然,基因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但至少,基因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双胞胎问题便是最佳例证:基因相同的双胞胎却会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智力水平。智力的50%取决于先天基因,50%来源于后天习得。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和逼迫,即使天资聪颖如莫扎特,也不会谱写出那么多顶级的作品。最新的基因遗传研究表明,我们的腹腔内不仅有2亿个神经元,是第二“大脑”,而且还藏有100万亿个带有“个性”基因的自由细胞,这些细胞不受任何遗传因素的影响。研究者认为,连接腹部与大脑的递质很有可能就是这些细胞产生的。
简而言之,智力能力无法被预先决定,它可以在任何年龄获得发展。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那个陈旧的顽念——年龄大了,脑细胞的品质和数量就会下降。错!大错特错!研究表明,只要条件适合,神经细胞就会不断更新。有人的神经细胞80岁仍在增长,而有人30岁就已经停滞不前。所以那些动脑练习并不只是一种娱乐或可有可无的摆设,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头脑更加灵活,那么平日就应该多做一些动脑的练习。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大脑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新西兰科学家詹姆斯·弗莱恩通过对1932年至1978年间应用最广的智商测试的结果分析发现,测试者的平均得分每10年可以提高3到5分。大脑虽然是为学习而生,但却从来没有接受过像当今时代这样爆炸式信息量的挑战,并且也从来没有达到过如此发达的程度。2014年,人类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大约是每7分钟518比特,相当于人类过去6500年接受信息量的总和!从诞生之日起,人类就一直在发明新工具,适应新工具。工具越多,给大脑带来的挑战也就越大。数字时代的过量信息冲击会使得那些跟不上信息变化的个体难以适应环境,从而产生一系列精神方面的问题,比如过劳和抑郁。
那么如何才能顺应时代的节奏呢?其实信息技术已经在颠覆我们的传统思维。在《人类与电脑》的作者斯黛法妮·维亚尔看来:“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空间以及物质的看法。”也就是说无论人际关系还是社会道德,是生活还是思想,是真实还是虚拟,两个对立概念之间再也找不出一条明晰的界限。学校依然在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可是如果想要应对当今乃至未来社会的挑战,学校就必须着力发展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创新、直觉、想象等等。
面对当今时代过量的信息,我们有什么具体的应对方法吗?第一个方案是对所有即将面临的事物提前进行一轮价值判断和筛选,只处理那些最紧要、最有价值的事务。第二个方案是借助某些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物品,比如咖啡、红牛、维他命C等。第三个方案就是依靠人工智能,为大脑添加一个“内存条”,提高大脑的运算速度。这可不是科学的幻想,而是确有可行性,因为现如今人与机器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割裂,而是紧密共生。在人工智能实现之前,我们需要做的仍然是调动大脑本身的多种能力,让这些多元的能力和谐共存。
发现你的智力类型
你是否经常会觉得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塑造的形象很失败?是否总是觉得同事比自己更有魅力、上司比自己更有本事、另一半比自己更可爱?总之,你是否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别着急,先做一做下面的这组测试题,它也许能够帮你解开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