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隔着玻璃

 2014/10/03 19:00  杨云霞 《情感读本·意志篇》  (589)    

儿子喜欢狗一类的小动物,我也喜欢,我想很多看过动物精彩表演的人都会喜欢它们。喜欢它们的聪慧乖巧,喜欢它们的绝妙才艺。于是,更多的人饲养宠物。

两种不同灵魂类型的生物同居一室,朝夕相处。是人赋予了宠物们一种非自然状态的生活。宠物们自然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并不自由的生活,但它们不会跟人申辩。

宠物的种类也日渐繁多起来,猫狗鸟鱼,猪鸡蛇鼠。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宠物因人的喜好而被定义着。宠物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被宠着的动物。更为有趣的是pet(宠物)与people(人)竟然有着两个字母的雷同,也难怪它在情感上可以与人如此之近。

当“丁克”和“丁宠”出现在我们的潮词词库和现实生活中,才发现,宠物正以迅猛的速度替代着原本只有人与人之间才会产生的各种关系。不结婚,不生子,他们过着“丁宠”的生活,视动物为恋人或孩子,只差把动物当爹当妈了(我们的超意识暂时还没敢打破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礼仪道德)。但已活脱脱把宠物当成了人!宠物正在那些家庭里占据着至高至尊的地位。

拗不过儿子的一再恳求,我花三元钱给他买了一只刚下窝的小狗。取名欢欢,因正值2008年奥运会,儿子也想让这只狗成为欢乐的吉祥物。

如此廉价的狗在儿子眼里却成了至宝,爱不释手、娇宠有加。他的夙愿得到满足后,平时不做的家务事,开始有条不紊地自觉去做,就连最喜欢的玩具也舍不得买了,他在节省一分一厘去给欢欢添置所有的必需品,他甚至为挪出更多的时间来陪狗而特意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精确到小时。狗彻底融入了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胞,嬉戏玩耍时有狗,吃饭睡觉时有狗。狗是他的梦,是他的快乐源泉,是他的学习动力,是他的成长催化剂。狗被写进少年稚嫩的文字里。

是这只不起眼的狗让儿子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规范懂事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有爱心也有足够耐心的人。

最大的自由,莫过于心遂所愿。比起身体的自由,拥有心灵和选择的自由才是最自由的。儿子因狗而变,这当然是我愿意看到的,我想也会是绝大多数父母所希冀的结果。

狗终究还是狗,它永远也成不了人,更不会习得人所特有的做事智慧和行为习惯。据说最聪明的狗也不过能达到一个八岁孩子的智力。否则怎会有“狗眼看人低”之说呢?狗做出人所不愿意接受和看到的事情那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我们一家三口每天都必须早出晚归,忙着各自的工作和学习。每一次小别,儿子总要为欢欢备足食水,把它抱进窝里,像父母嘱咐孩子一样细心地叮咛着它,权当它是一个听得懂人话、服从主人意志的人了。世间有多少事能朝着我们的意愿发展呢?人尚且无法对另外一个人做到百依百顺,何况一只没有受过教育的狗!

中午回家,打开家门,遍地纸屑,床上的被褥凌乱不堪,鞋子东一只西一只……我的第一反应是家里被盗了!气急败坏的我只想快些搜寻着更有价值的线索,报警的念头在我脑海及时闪现。真希望第一时间揪出这个可恨的“歹人”,讨要一个公道。就在这时,欢欢从被里钻出来,跳起老高,尾巴摇得像招展的胜利旗帜,反复亲吻着我和儿子。所有的假象将我的逻辑打乱,我压根没把这一切与这只如此可爱黏人的狗联系起来。当一股难闻的气味进入我的鼻息,床上一堆渗入棉絮的狗屎进入我的视线,我才什么都明白了,罪魁祸首就是这只狗,这只被儿子当做宝贝的狗。

我一把掐住它的脖子,使劲地给了它几巴掌,那一刻,恨不得立马把它宰了才解恨。它读不懂我的愤怒,也不知道为什么主人要如此狠心地抽打它,吓出了尿的它默默缩到角落里趴着一动不敢动。

儿子看着自己最爱也最得意的狗狗做出这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既心疼又气愤,用手指戳着它的头,以一个家长的口吻训导着它,以为它也是一个如他一般会听人话、懂道理的孩子,以为它真会知错就改。可是,接下来的两天它不是咬鞋袜就是随地大小便,整个家成了它的自由乐园和开放厕所,它早就好了伤疤忘了疼。狗是体会不到人的很多意图的,即使它有教训,那也是无数遍强化训练的结果。

自由散漫的代价是惨重的。有人建议我把它关进铁笼子里,但我还是不忍一个弱小的生命在那样的空间里存活着。出于人道,它最终被我关在了两平米的阳台上,与宽敞的空间只隔着一道玻璃门,它可以清楚地看到屋里的一切:有它爱吃的肉骨头,有它爱玩的绿网球,有它爱睡的软沙发……但这近在咫尺的一切,是它想要的,却永远地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

自由隔着玻璃。也包括它与我们的距离。我们多久回家,它就得在阳台上被“囚禁”多久,任由它在狭小的空间里上蹿下跳,为了能早一些解放,早一点重获自由,它甚至不惜用头使劲撞击玻璃,但它不知道那无异于用鸡蛋砸石头,它头破血流,它嗓子沙哑,它筋疲力尽,它绝望无助。

它不知道是它的放纵丢了它的自由。

小学时,三奶奶狠毒地骂一个放牛吃了她家包谷的男人“劳改犯”,当时并不知劳改犯为何物,上初中时听了迟志强曾红及城乡的《铁窗泪》,只觉如泣如诉,却无法真正体会歌者发自肺腑的悔恨。直到前不久去省四监探视一个亲戚,才真正领悟到隔着玻璃的自由是一种怎样的无奈。

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靠自己的勤奋和才智,一路发达,他对村民的坦诚相助和出色才华赢得了全村人的鼎力支持,他被推到了村委会书记的位置,工作越干越顺,他成了整个村子的主心骨和整个乡镇乃至全县的传奇。他的舞台更宽了,他的位子更高了,他的权利更大了,他觉得自己的事业就像正午一般,如日中天,一年火过一年。他正朝着心中的梦阔步前进,你甚至如今也可以在百度上找到他显赫一时的业绩和嘉奖。他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自由漫步,平步青云。或许升得太快了,在权利的高空他有些失重感,轻飘飘找不到正确的行进方向。

在权利的舞台上再精彩的杂耍都是一出被杜绝的闹剧,所有贸然的侥幸终将让舞者名节不保,身心俱损。姑爹这样,他之外所有隔着玻璃无奈地期待自由的被禁者皆如此。是他们自己把人生的精彩演绎成一种没有尺度的放纵。

 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78 =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