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皮尔森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从小就表现出惊人数学天赋的她,18岁时被美国海军“相中”。在军队里,她的数学天赋得到了充分展示,演算出了苏联核发射井的准确位置,并引导F—18战斗机完成了战斗任务。就在走进军营的那一刻,一个梦想已在皮尔森心中“定格”——成为未来数字时代的一名翘楚。
就在皮尔森憧憬着梦甜如饴的美好未来并不断为此付出努力时,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1984年4月的一个下午,像往常一样跑步的皮尔森,在一个十字路口,突然遭遇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皮尔森伤势严重,两腿断裂,喉咙和胸腔完全被撕裂,心脏都露了出来,动脉汩汩地向外喷血……
在医院里整整昏迷了18个月,皮尔森竟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可她的身体就像是一些破损“零件”拼凑起来的,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鼻子,只剩下一块能通气的肉,进食只能通过胸腔的一个小洞完成。
当时皮尔森的体重只有29公斤,头发全部脱落,全身都是钢板,而且双目失明。1986年秋天,医生将皮尔森送到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镇养老院静养。
显而易见,官方是把皮尔森视作一个残废的退伍军人来处理的。这个时候,谁也不会对一个一身破“零件”的皮尔森抱有什么希望!能活着,就是一个天大的奇迹了。
尽管身上满是伤疤,拥有高效数学思维的大脑,却丝毫无损。就是这个完好无损的大脑,一个新的想法又开始在皮尔森的心目中燃烧起来:双目失明了,虽然远离了电脑,但求学的路不能停。
皮尔森申请进了盲校,她要学习盲文。手指的触摸,三个月时间里,一双手的十个手指都被摸掉了一层皮,现出嫩嫩的肉,一碰到硬件就有股钻心的痛。这一切她都能忍,只要日后能读“懂”盲文书籍。
双目失明也不能阻止皮尔森求学的路。就在一条导盲犬的陪伴下,她花了两年时间在科罗拉多州刘易斯堡学院学习心理学。拿到本科学位后,她又获得了旧金山大学的硕士学位以及斯坦福大学和帕洛阿尔托大学的神经学博士学位。
这段时间,对于皮尔森来说,不单单是克服求学上的困难,她还要忍受巨大的痛苦“修复”身体上的百孔千疮——皮尔森共经历了100多次手术,整形手术让她的眼睛、鼻子、牙齿都得到了修复。经历着身体的“修修补补”,哪怕手术风险很高,她也坚持要做。她的目标很简单:一步步接近正常人。
百折不挠的决心加上幸运,使皮尔森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1995年的一次冒险手术,她的左眼恢复了视力。一个高效的大脑有了一只恢复视力的左眼“护航”,皮尔森又开始“重温旧梦”:与电脑为伴,成为蓬勃兴起的数字时代的一名翘楚。
牛刀初试,皮尔森接的第一单,就是提高核磁共振图片清晰度。海湾战争期间,很多头部中枪的美国士兵,因受到带入的沙子的影响,核磁共振图片清晰度不够,医生无法实施手术。自身痛苦的经历使皮尔森更加关心和她一样遭受过创伤的士兵。非凡的数学大脑,加上自己的努力,一个多月后,皮尔森的大脑终于让电脑发了神威——大大地提高了图片的清晰度,挽救了无数生命。
2003年至2007年的四年间,皮尔森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软件的开发上,开发出了一款名为Source(根源)的软件。随着Source系统的成功,皮尔森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专门将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化,并据此做出分析。3年后,该公司被英国一家公司以10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皮尔森也因此出任了该英国公司的首席科学官。
2013年9月底,皮尔森搁着英国公司的首席科学官不做,硬是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戴克莱拉(Declara)软件公司,其产品能够将社交网站的功能转化为全自动的咨询服务。预知到戴克莱拉软件的未来前景,脸谱网首位投资人、亿万富翁皮特·泰尔在公司成立之初便毫不犹豫地为其投资500万美元。
皮尔森的故事感动着每个人,奥斯卡获奖编剧斯坦·谢尔文打算将皮尔森的事迹搬上银幕,他说:有梦的青春不易“残”!如果有谁在身体接受100多次手术时,还不言放弃追求的梦想,谁都可以成为令脸谱创始人皮特倾慕的人。
摘自《山东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