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如何说谢谢
我们向人致谢的时候,只是一直说谢谢,却不说我们感谢对方的原因,那不是有力量的致谢。
奥斯卡得主向配偶致谢时,常常会加一句:“谢谢你这么多年默默在背后支持我。”也有人向已经在天上的父母致谢:“谢谢你们生出我来。”虽然只是简短地加了句理由,却立刻动人得多,变成有力量、引人共鸣的致谢了。
餐厅服务生端水给我们,我们说句谢谢,这是教养,不是真的感激。不必那么戏剧化地说:“谢谢你给我水喝。”我们又不是落难快渴死在沙漠里。
对服务生这样淡淡说句谢谢,对在关键时刻借我们十万块钱的人也只说句谢谢,对帮我们开刀开了六小时的医生也只说句谢谢,这样有分出轻重吗?
心怀感激的时候,用言语表达出我们感激对方的理由,这不只是关于礼仪,还关于我们立足在这世上的心态:我们真的理解到,是靠哪些人有意或无意的成全,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对于真正帮助过我们的人,下次不要只是说句谢谢就以为够了,只要顺口多加一句:“我真要谢谢陈医生,如果不是他花了六小时替我开刀,我这条命早就没了。”“我一定要谢谢金小姐的帮忙,要不是她雪中送炭借了我十万块钱,我的公司早就倒了。”
再提醒一次:你说出什么样的话,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前阵子我看到一则外国某作家的致谢内容,很想写在这里。那位作家在他的书前,向他的太太和三个小孩致谢:“……最后,我一定要在此特别提到我的太太以及三个孩子。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我这本书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写好了。”
哈哈,我太喜欢这则致谢了,但我可没有勇气写在我的书前面!
说话多点儿调味
英文里面,说一个人或一桩八卦很值得大聊特聊的时候,有时会用“可口多汁”来形容。顺着这个英文形容词去想,讲话时,不要把事情讲得很“干”、很“没汁”。
举例:“请问你做什么样的工作?”“我是心脏外科医生。”这个回答简明易懂,但有点“干”。
“我常常把别人的身体打开,让那个人再多活两年。”嗯,这个回答,“汁”比较多。
每个心脏医师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个卡车司机、网络卖家,也都有不同的个性。你不必让自己被一个干干的职称给绑住,遮盖了你的特色。
你可能是一个喜欢黑色幽默的医生,也可能是一个职业倦怠的医生。你“多汁”的回答会让听的人,见识到你的特色或风格,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把他们对医生的刻板印象,套在你头上。
“你暑假要去哪里?”“要去一个男生也可以围上漂亮裙片的地方。”
其实只是去巴厘岛罢了。你如果直接回答巴厘岛,谈话大概就会往很一般的方向走。但你用这个经过调味的方式回答,就显露了你感兴趣的事、你的审美口味。
我主持《康熙来了》,每集都要开场,我尽量避免直接讲“今日主题”,我不太会说:“今晚我们要谈高薪的工作。”我宁可说:“你看我和小S的对面,坐了十个这么年轻的人,他们看起来也没有被折磨得很惨,可是为什么他们每个月领的钱是同龄人的五倍?”
每吐槽一事就称赞一事
情况不如意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比方,家里用过的杯子,东一个西一个,放得乱七八糟。
“以后,用过的杯子要洗干净,放回杯架。”这是无情绪地下指令,不正面也不负面。
但也有人一看到乱放的杯子就说:“这房子里住的都是猪吗?就没有半个人懂得把用过的杯子洗一洗,放回去吗?”
信息还是很清楚,但确实是很负面的表达方式。以“遇上你们这些人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的受害者自居,是否能唤醒在场被指责者的愧疚和良知呢?
当然不会,大家大概只会边翻白眼边想:“好啦!你最厉害,都给你一个人管好啦!”
如果对别人有期待,可以试着以无情绪的中性态度,明确地提出要求。
我朋友有次找我碰面,她精心挑选了一家餐厅,结果这家餐厅表现不算好,不管是服务生的专业程度、料理所用的食材还是空调,都不理想。
我朋友抱怨到第三次的时候,我看这样下去太破坏气氛了,就用激将法激她。
我说:“从现在开始,我来负责吐槽这家餐厅,但我每吐槽一件事,你就负责找到另一件事来称赞,看看我们谁撑得比较久。”
这游戏开始了不到两分钟,我们聚会的气氛就好多了。她发现这家餐厅虽然有些问题,但也确实有些优点。
这游戏你听了也知道,其实没什么好玩的,它只是会令我们很快就察觉到,要抱怨还是称赞,无非决定于自己的一念之间。这样多练习几次,也就发现没完没了地抱怨既无目标,也不启发人。
哦,忘了抱怨一件事,那天离开餐厅前,我向朋友要来账单一看,真是贵得没天理!
啊!我又抱怨了,赶快讲一件好事来平衡一下……呃,有啦!幸好是我朋友付的账,不是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