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学霸在深泉圆奇葩梦

 2014/08/29 9:00  杨澍 《情感读本》  (655)    

19岁的彭书涵,深蓝衬衫、黑框眼镜、西裤皮鞋,无论行为举止还是衣着打扮,更像一个标准的外企白领,和同龄人相比明显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这是彭书涵习惯的着装,与同学着装格格不入,好友们调侃他“穿着很奇葩”。

可就是这样一名好友眼中的“奇葩”,却赢得世界最奇葩大学深泉学院的青睐。这所大学位于美国死亡谷,与世隔绝,SAT考试分数超过哈佛,“杀猪挤奶”是必修课,每年只招收13名学生,且都是男生。彭书涵能够成为其中一名幸运儿绝非偶然。

母子读书会里的契约精神

彭书涵出身在重庆沙坪坝一个普通家庭。在母亲黄英看来,要想把儿子教好,良好的习惯和广阔的视野至关重要。

黄英做了很多功课,最特别的一个是“拟合约”。因了自己的律师工作,她尝试对才4岁的孩子进行合约式管理:拟出一份关于阅读、娱乐和休息的合约,与彭书涵一板一眼地商讨,并和小家伙约定,我们俩都要按照达成的合约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

4岁的孩子不懂什么是契约精神,对玩耍的喜爱很快超过了阅读和休息的需求,看一会儿书,小书涵就会分心走神捣鼓其他玩具。为了圈住儿子,黄英把每晚8点定为亲子阅读时间,抱他在怀里,和他一起翻阅图书,每幅图都让他多看几遍,一个故事循环讲几次。每当小书涵看到或者听到这些书中的“老朋友”时,都会兴奋地拍手。

渐渐地,小书涵养成了期待看书的好习惯,每到晚上8点就会主动拽着母亲看书。黄英因势利导,把自己变成读书会的配角:她关掉电视和手机,默默地在一旁读自己的书,将亲自阅读变成陪伴阅读。虽然各看各的,母子俩的交流可不会少,她时不时会主动询问:“今天的故事有趣吗?”妈妈的询问让小书涵眼睛发亮,像个小演说家一样,滔滔不绝介绍起书中的故事。

阅读成了彭书涵生活的一部分,就连上厕所都要拿份报纸,实在没有读物抱着一份说明书也能尽兴地看上半天。黄英很欣喜,她的角色再一次转变,从陪伴者变成了“采购员”,只负责买书送给儿子,让他从书堆里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年幼的彭书涵最喜欢看的是《鲁滨逊漂流记》,吃饭走路都不撒手。他幻想着能像书中的主人翁一样,有一场奇异的冒险旅行,自己种植粮食,驯养动物,和大自然做朋友……

转眼到了上学年龄,黄英连书都懒得推荐了,她也不愿操心儿子的学习——彭书涵的自控能力摆在那儿呢。夫妻俩开始带儿子上特殊的兴趣班:爬山、野营。读书可以了解世界,走进大自然更可以亲身感受。每次靠自己努力爬到山顶后,小书涵都特别兴奋,他享受着征服的成功感,也在不知不觉间磨练了意志。

自信的孩子有了野心

儿子能管好自己,父母便安心给予彭书涵放养式教育,“你可以自己做主。”那些能做主的事,包括他愿意读哪所初中,升哪所高中,选择入读哪个班。“放手才能让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尽早认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依赖任何人都没用。这是中国孩子现在最缺的。”

独立教育的效果显著,彭书涵很快成为孩子中的佼佼者,父母也惊喜地发现他的“野心”:他不仅自信果敢,还想领导身边的小伙伴。

小学时,彭书涵在班里办了一个小型图书馆。他游说同学们将自己家里有的书都列出来,分类整理,附上每本书的介绍,同学们可根据书的目录选择喜欢的书;书的主人则在第二天把书带来。令老师们惊奇的是,这个项目计划非常完整,“图书馆还有完善的会员系统、员工制度等。”

图书馆公告发出后,响应者却寥寥。初尝败绩的彭书涵心急之下,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他约出几个好友商讨此事,先把自己家的书列出书单,在班里传递。有了示范样本,大家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小图书馆渐渐红火。不仅自己班的同学积极参与,其他班级也主动申请加入。几个月后,彭书涵的小图书馆成了学校里除小卖部外,人最多的地方。

初次尝试便吃到甜头,升入中学后,彭书涵的想法愈加大胆新奇起来。高二时,他开始接触政治,男人对政治的天生敏感力促使他经常和同学们探讨国际军事和政策。渐渐地,同学们觉得空谈无法满足自己,怎样才能把兴趣发挥到极致?

彭书涵喜欢挑战,查英汉词典翻阅了很多外籍书后,他在校内发起了一个新型社团:模拟联合国社。

在社团里,同学们模拟联合国工作,扮演各国外交官;在会议主席团主持下,通过演讲阐述“本国”观点,为“本国利益”进行辩论、游说,与友好国家沟通协作,解决对立国间的矛盾冲突,实现沟通合作。

点子是好,但参与人不多。为了游说更多人加入,黄英鼓励儿子做“演讲第一人”,不只是自己登台讲演,还可以请来外援。

要做就做大,彭书涵列出的外援名单中,包括了国内外政治军事专家、各国王牌部队的退役士兵等,初生牛犊彭书涵抱着“试试看,请不到也不丢脸”的心态,通过邮件和微博邀请“大牛”们来做讲座,没想真有人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一位美国教授给他回信,表示对此创意很感兴趣;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退役士兵则表示愿来中国讲述自己在阿富汗的经历……

连续得到回音,让彭书涵兴奋了。他立即把这个喜讯告诉了自己就读的南开中学国际班的老师。本是一个学生自建社团,现在成了学校的对外交流项目,学校不但特别开放礼堂,还要求全校同学聆听“模拟联合国社”的讲座。

“模拟联合国社团”越做越专业,彭书涵还被邀请到北京大学做演示。没有人再小瞧他那些稀奇古怪的点子,每一个点子都显露了少年彭书涵不服输的劲儿和卓越的领导力。

非典型学霸

南开中学是重庆市最好的中学之一,彭书涵的领导力再强,有时也得看成绩说话。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非典型学霸。

彭书涵的学习一开始并不拔尖。“他是厚积薄发型的非典型学霸。”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吴黎回忆。

刚刚升入高中时,彭书涵的成绩在班上只能算中游,但他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每天都会制订日程表并严格执行。凭着这种自律,彭书涵把学习当成目标,不断挑战自己,逐渐把成绩提到班上前一二名。

 赞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19 = 24